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九节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九节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用五张羊皮的价钱和为人喂牛的条件,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以此寻求机会)向秦穆公求职。’可信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这是好事者编出来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国人用垂棘的玉璧和屈地所产的四匹马为代价,向虞国借路,要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向虞国的国君谏阻,百里奚不谏阻。他知道虞国国君不会接受谏议,因而离开虞国,到秦国去,那时他已经七十岁了,竟不懂得通过为人喂牛来向秦穆公求职是污浊的,可以叫明智吗?但他却是知道不可提出谏议就不谏议,这可以叫不明智吗?知道虞国将要灭亡而提前离开虞国,也不能叫不明智。当时他在秦国被提拔,就知道秦穆公有所作为,因而辅佐他,这可以叫不明智吗?辅佐秦国而使其君主名扬天下,足以流传于后世,不贤的人能办到吗?卖掉自己来成就他的君主,乡里洁身自好的人都不干,竟说贤者肯干吗?”

百里奚:一说姓百,名里,字奚,原为虞国人,虞亡后作秦国的大夫。鬻(yù):卖。 食:同“饲”。要:接近。 虞: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垂棘(chuí jí):晋国地名,产美玉。屈:晋国地名,产良马。乘:四匹马。虢(guó):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宫之奇:虞国贤臣。 曾:乃,竟。污:肮脏之事。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

我忆平生下泽车,十年郎署愧鲇鱼。故园灯火空回首,准拟从君赋遂初。

()

已后儿曹疾走夸,分同杜叟客忠嘉。

白衣莫致有名物,青眼谩看无数花。

念我岂无岩壑暇,从君恐及簿书哗。

不唯孤负登临约,亦觉诗筒到眼赊。

()

作客由燕赵,今朝入楚来。岩城临翠壁,荒磴没苍苔。

山鸟一声寂,飞泉百道开。潇湘云正远,征骑几时回。

()

冻合寒林噪暮鸦,川无游艇陆无车。幻成海国蓬山景,飞尽天门瑞木花。

独拥渔蓑思钓叟,浅斟羔酒属豪家。梁园谁受相如简,短赋初成手几叉。

()

裘葛终年累已轻,薄蕉如雾气尤清。

应知浣濯衣棱败,少助晨趋萃蔡声。

灯笼白葛扇裁纨,身似山僧不似官。

更得双蕉缝直掇,都人浑作道人看。

()

江上青裙妇,移舟夜月中。唤郎双打桨,好趁正南风。

()

江干薄莫小村孤,借爨家家却仆夫。天意不教闲懊恼,好风吹过野猪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