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九节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九节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用五张羊皮的价钱和为人喂牛的条件,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以此寻求机会)向秦穆公求职。’可信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这是好事者编出来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国人用垂棘的玉璧和屈地所产的四匹马为代价,向虞国借路,要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向虞国的国君谏阻,百里奚不谏阻。他知道虞国国君不会接受谏议,因而离开虞国,到秦国去,那时他已经七十岁了,竟不懂得通过为人喂牛来向秦穆公求职是污浊的,可以叫明智吗?但他却是知道不可提出谏议就不谏议,这可以叫不明智吗?知道虞国将要灭亡而提前离开虞国,也不能叫不明智。当时他在秦国被提拔,就知道秦穆公有所作为,因而辅佐他,这可以叫不明智吗?辅佐秦国而使其君主名扬天下,足以流传于后世,不贤的人能办到吗?卖掉自己来成就他的君主,乡里洁身自好的人都不干,竟说贤者肯干吗?”

百里奚:一说姓百,名里,字奚,原为虞国人,虞亡后作秦国的大夫。鬻(yù):卖。 食:同“饲”。要:接近。 虞: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垂棘(chuí jí):晋国地名,产美玉。屈:晋国地名,产良马。乘:四匹马。虢(guó):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宫之奇:虞国贤臣。 曾:乃,竟。污:肮脏之事。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清婉浑非铁石姿,故家别调合传衣。华风不疗春痕瘦,可是工夫不造微。

()

几度清游溪上亭,更于何处觅仙灵。一庭花落黄金粟,千里山开绿玉屏。

人世可怜春又老,客乡相见眼偏青。草堂久望高车过,日日柴扉不敢扃。

()

遡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

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於叶,我愧满襟皆是尘。

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丛台歌舞无消息。金尊玉管空尘迹。空尘迹。连天草树,暮云凝碧。

()

七宝香台倚素秋,酒阑清切听箜篌。八千里外人如梦,月色经年不上楼。

()

儿骑牛,儿骑牛。两牛渡水当中流,一牛带犊临沙洲。

沙洲泥深没牛足,中流浪高拍牛腹。长绳坠手衣裹身,前者起顾后俯伏。

牛背攲倾不自由,谁云稳比万斛舟。待儿出险走平地,画图忽落东海头。

东海头,饭牛之子曾封侯。

()

三年书信远寥寥,知在临淄道路遥。空使多情长忆别,谁知白首得还朝。

曳裙几醉齐门酒,奉使应劳汉使轺。想到九重频顾问,好陈三策辅唐尧。

()

药椀经年不废,荆扉镇日长关。掩耳厌闻时事,回头却望家山。

蝶去花阴寂寂,风来鸟语閒閒。青牛柱史何在,白鹤仙人未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