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四节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四节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问:)“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膘肥体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避免不了(这种如同)率领野兽来吃人的结局,这又怎能算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最初制作出陪葬用的土偶、木俑的人,应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土偶、木俑做得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以,那让老百姓饥饿而死的人(父母官),该如何对待呢?

愿安:乐意。 梃(tǐng):木棍。刃:刀。 率:放任。 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且:尚且。恶:讨厌,憎恨。 恶(wū):古同“乌”,疑问副词,何。 俑(yǒng):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始作俑者:指最初来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江东一带驾舆梁,鳌背金鳞漾水光。夷狄称番来贡献,君臣际世共明良。

云随凤辇三千骑,日照龙袍十二章。万福攸同寰宇静,一人有庆兆民康。

()

夜色冷深宫,丽人眠复起。风生绿桂枝,月落银塘水。

()

兹石不解饮,偏饶饮者意。若遇独醒人,应无其坐地。

()

炎炎火伞张空,避暑林亭趺坐。有时解带披襟,恁地有何不可。

()

客里了无况,乱来何止贫。淹留频换岁,老大更思亲。

泥饮思田父,供粮乏故人。自怜归未得,不是白头新。

()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度世无劳大稻米,

升天只用半刀圭。人间嗟对黄昏槿,海上闲听碧落鸡。

旌节行中令引道,便从尘外踏丹梯。

()

黄粳稻熟坠西风,肥入江南十月雄。横跪蹒跚钳齿白,圆脐吸胁斗膏红。

齑须园老香研柚,羹藉庖丁细擘葱。分寄横塘溪上客,持螯莫放酒杯空。

()

谁似老胡喜,一朝三得书。去家长念汝,触事独愁予。

水冻鱼全少,天寒雁更疏。三冬多壅热,安否比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