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五节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五节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梁惠王说:“我们晋国(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也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大儿子战死了;在西面被秦国夺去七百里土地;在南面又受辱于楚国。我深以为耻,很想替死在战场上的将士报仇雪恨。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方圆百里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让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若)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是大王您的对手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列为诸侯,战国时还被称为三晋,所以,惠王也称魏国为晋国。 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败于马陵,齐虏魏太子申,杀魏将军庞涓。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惠王时,魏国曾屡败于秦国,被迫多次割地。 南辱于楚:惠王时,围赵都邯郸,楚救赵,取魏睢、秽之间七邑。 比:代替。壹:专一地,集中全力地。洒:与“洗刷”的“洗”同,报仇雪耻的意思。 省:俭省。税敛:税收。易:治理得很好。耨(nòu):除草。易耨:干净地彻底地拔掉田草,以免扰害禾苗。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击楫寒山月,高歌旅兴增。黄云连紫水,渔火伴萤灯。

曙色明沙迥,烟图入画层。东南催去旆,子至晓霞蒸。

()

客本何为者,逢公幕府开。

兵间虽有志,度外本非才。

流不音何在,高风首屡回。

只今岩石望,宁忍泰山颓。

()

西山檐外见,何必鹿门行。

近晚市声合,疎帘野意生。

终朝如此好,初月更多情。

却愧才华钝,三年句不成。

()

春露沾衣夜气浓,吴波不动柳无风。倚篷觅句清无寐,一片蛙声月色中。

()

雨霁祗林步屧新,上方台殿郁嶙峋。诸天入暝原无相,双树凌空不受尘。

清磬忽传迷后旨,慧灯谁引幻中身。微官宿障如堪脱,长以斋心礼化人。

()

榕阴深处一堂开,日倚栏干望几回。旧雨不逢排闼至,先生今为看花来。

碧桃红杏飘书带,水色山光入酒杯。听得成连琴数曲,仙风引我到蓬莱。

()

梵刹金银布,人天下夕阳。菩提千界净,荷芰六时芳。

渺漫恒河筏,蹉跎劫海航。凭君畏垒下,一授卫生方。

()

邹枚固怀禄,鼌贾亦昧时。时哉无卷舒,安用贤杰为。

磷缁既云谢,温润宜有施。揽辔良自今,古训以相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