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
鲁国要让慎子做将军。孟子说:“不对百姓实行教化就使用他们作战,这叫残害百姓。残害百姓的人,在尧、舜那个时代是绝对不能容许的。打一次仗,战胜齐国,于是拥有南阳,这样尚且不可以——” 慎子勃然不高兴地说:“这可是我所不知道的。” 孟子说:“我明白地告诉你。天子的土地方圆千里;不够一千里的话,就不能够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方圆百里;不够百里的话,就不能守住祖宗传下来的礼法制度。周公被封于鲁,方圆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可实际上少于一百里。太公被封于齐,也是方圆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可实际上少于一百里。如今鲁国有五个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国那么大,你认为如果有圣主明王兴起的话,那么鲁国的土地会处在被减损之列,还是被增加之列呢?不用兵力只是从那个国家拿来东西给予这个国家,仁人尚且不去做,何况用杀人的方式去求取土地呢?君子侍奉君主,应一心一意地引导君王走正路,用心于仁罢了。”

慎子:名滑厘,鲁国大臣,善于用兵。 殃:残害。 南阳:地名,即汶阳。在泰山西南,汶水之北,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争夺的要地。 俭:少。 方百里者五:有五个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国那么大。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一生已得半生閒,出入诗篇酒盏间。

祗把小儿看造化,不妨老子号痴顽。

幻身且喜无诸恙,灵药谁能觅大还。

多谢梅花来荐寿,年年雪裹破春颜。

()

修身贵日新,如草陈叶换。

请看弦上矢,岁月不可玩。

文章得蛙釜,虎以皮遘难。

兹事从古然,吾党奚独惋。

秦君好学勇,决胜百马汗。

宵行委明月,屡得按剑盼。

鄙夫晚更事,前猛窘新懦。

怜君亦自喭,意满怀不散。

谁为倾国媒,尚此琼英粲。

期君似椓罝,无以无人慢。

()

今年生事殊非旧,昨日仍非今日人。欲向东君问消息,西风不送陇头春。

()

辘轳绠短金井深,梧桐一叶生秋心。秋心零落向谁诉,络纬唧唧答寒砧。

碧云欲暮归雁远,绿窗閒尽鸳鸯针。

()

斑斑残雪啮苔根,寒透罗帏第几层。最是不胜清怨处,玉人和月立黄昏。

()

白水开真主,半裘老钓徒。风云方会合,鸥鸟自江湖。

物色情何极,烟波志不渝。故人天子贵,草野客星孤。

世外容高蹈,竿头岂畏途。驾辕悲局促,曳尾任泥涂。

自爱桐江月,宁知赤伏符。高风钦大隐,故态忆狂奴。

流水清心迹,春山俨画图。云台今寂寞,凭眺独踟蹰。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小秦淮映小红桥。兰舫重来酒未销。秋雨多从蝉鬓飘。

梦迢迢。曾倚阑干弄柳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