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八节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
鲁国要让慎子做将军。孟子说:“不对百姓实行教化就使用他们作战,这叫残害百姓。残害百姓的人,在尧、舜那个时代是绝对不能容许的。打一次仗,战胜齐国,于是拥有南阳,这样尚且不可以——” 慎子勃然不高兴地说:“这可是我所不知道的。” 孟子说:“我明白地告诉你。天子的土地方圆千里;不够一千里的话,就不能够接待诸侯。诸侯的土地方圆百里;不够百里的话,就不能守住祖宗传下来的礼法制度。周公被封于鲁,方圆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可实际上少于一百里。太公被封于齐,也是方圆一百里;土地不是不够,可实际上少于一百里。如今鲁国有五个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国那么大,你认为如果有圣主明王兴起的话,那么鲁国的土地会处在被减损之列,还是被增加之列呢?不用兵力只是从那个国家拿来东西给予这个国家,仁人尚且不去做,何况用杀人的方式去求取土地呢?君子侍奉君主,应一心一意地引导君王走正路,用心于仁罢了。”

慎子:名滑厘,鲁国大臣,善于用兵。 殃:残害。 南阳:地名,即汶阳。在泰山西南,汶水之北,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争夺的要地。 俭:少。 方百里者五:有五个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国那么大。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开帘眺夕景,寥天气清澈。广宇生夕凉,虚牖来华月。

暗虫傍砌吟,明

()

谁识千峰顶上幽,羚羊挂角没踪由。谈玄自折松为拂,遇困聊将石枕头。

寒谷花开多向日,空岩叶落始知秋。莫言与世相疏甚,此是山居道者流。

()

赏音无代无须溪,我为诸君略指迷。开卷直疑韩愈错,吟头刚向孟郊低。

贪修大药遗真种,争得刀圭出粉提。晋魏以前无近体,独怜陶谢不拖泥。

()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

采采泽中蓝,制为金翠衣。春风为君舞,婉转有光辉。

良辰古易失,丽色世云希。嗟嗟不盈掬,日暮空来归。

()

思君咄咄困愁城,笑语重逢仆欲更。岁月有痕惟短鬓,乾坤无用是虚名。

故园水竹三生梦,上国烟花万里情。自是同心堪细酌,坐沉槐月听鸦鸣。

()

夕阳时候薄寒生。依依独自闲行。一群鸿雁带秋声。

飞过高城。

揽镜暗伤憔悴,背人偷落红冰。画桥西去是蓬瀛。

只隔云程。

()

轻帆如马渡,春水到江多。鸲鹆石自好,羚羊峡奈何。

晚岚侵月暗,昼雨袭晴过。独爱沥湖住,铺钱长绿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