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九节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九节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
禹、稷处在太平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回处在动乱的时代,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筐饭,一瓢水;别人受不了那种忧患,颜回却不改他的快乐,孔子称赞他。孟子说:“禹、稷和颜回走的是同一条路。禹想到天下有溺水的人,就如同自己溺水一样;稷想到天下有饥饿的人,就如同自己饿了一样,所以那样急迫(去解救他们)。禹、稷和颜回如果交换地位,颜回也会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稷也会深居陋巷而自得其乐。假如现在有同屋的人互相争斗,你去救他,即使披散着头发,连帽缨也不结就去救他,也是可以的。如果本乡有邻居互相争斗,你也披散着头发,连帽缨也不结就去救他,那就是糊涂了,对此即使关着门(不去管它)都可以。”

三过其门而不入:此本大禹之事,亦用以称颂后稷。 颜子:颜回,孔子弟子。一箪食,一瓢饮:一筐饭,一瓢水。此言颜回生活清苦。 被(pī)发:披散着头发;被,同“披”。缨冠,把帽带顶在头上。帽带本该自上而下系在颈上,这里指因急于戴帽,来不及这样办,所以只和帽子一样顶在头上。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暖风环佩满芳洲,贝阙珠宫忆旧游。

此日刘郎心似水,桃花空绕暮溪流。

()

便便夸毗子,辩口相矜欺。宁知起羞训,悖出来亦违。

一朝扪舌悔,四马旷莫追。我思磨兜坚,千载犹须斯。

()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鱼。楚楚东家女,盈盈楼上居。

泠泠抚瑶瑟,粲粲被罗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浊水珠。

美玉尚待价,明珠终不污。

()

薇屋凄凄急暮砧,晚来谁惜伴孤吟。莺声尚忆春三月,雁影忽看秋满林。

倚槛有花空着眼,飞觞无酒不开襟。临流别意知多少,夜雨绵绵江水深。

()

移榻纳凉乐事,行杯托兴闲身。月下一声长啸,庭前四顾无人。

()

南来听是保宁锺,锺送风来风送锺。

气只与声无间断,此心何况与人同。

()

春满空原草色深,乌犍追逐过遥岑。半村残照人家晚,似恐天寒去路阴。

()

北风日日霾江村,归梦正尔劳营魂。忽闻梅蕊腊前破,楚客不爱兰佩昏。

寻幽旧识此堂古,曳杖偶集僧家园。岚阴春物未全到,邂逅只有南枝温。

冷光自照眼色界,云艳未怯扶桑暾。

遥知云台溪上路,玉树十里藏山门。自怜尘羁不得去,坐想佳处知难言。

但哦君诗慰岑寂,已似共倒花前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