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八节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八节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因为情势行不通,教育者一定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如果行不通,接着就发火。接着就发火,那反而伤感情了。儿子会说:‘您用正确的道理教导我,您却不从正确的道理出发。’那父子就会互相伤感情。父子互相伤感情,就坏了。古人互相交换儿子来教育,父子之间不用善的道理来责备对方。如果用善的道理来责备对方,就有了隔阂,一有隔阂,那就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好的了。”

夷:伤害。 夫子:儿子称父亲,可译作“您”。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暝色沉孤屿,秋声入远林。

飞鸿频顾影,独客易伤心。

相识无知己,交游少信音。

未能酬壮志,沽酒且长吟。

()

醉翻余沥浣征衣,喜向风尘暂息机。多少春明退朝客,十年曾有几人归。

()

乡近岁已阑,犹为候风客。落霙盖篷深,三日不知息。

浦树分城烟,水明远沙色。满筐红竹枝,渡人隔村夕。

久滞妻孥望,孤还友朋惜。音形两暌离,情生自难抑。

()

清血流天地,花躯老甲兵。野塘岩下士,一日遂知名。

()

轮浅虚笼树,兮斜乍避鸾。一痕光浅艳,万井气森寒。

耻作妆奁喻,聊为烟水看。江湖多钓侣,时与校鱼竿。

()

高台远枕大江流,江上云屏宿霭收。才子挥毫春作赋,商人醉酒晚移舟。

空潭龙去山河改,古殿云寒剑戟愁。莫向此中多感慨,汉家陵树已千秋。

()

乘月上高楼。一片清光浩莫收。帘卷好风知客意,飕飕。山自纵横水自流。
却绕古城头。尘事匆匆得少休。遥送征鸿千里外,明眸。消尽人间万种愁。

()

枕上吹齑醒宿酒,窗间秉烛拾残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