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节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节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
孟子说:“规和矩,是方与圆最高的标准;圣人,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好的典范。要做君王,便该尽君道;要做臣,便该尽臣道。二者都效法尧、舜就足够了。不用舜服侍尧的态度和方式来服侍君主,就是对君主不恭敬;不用尧统治百姓的态度和方式来统治百姓,就是残害百姓。孔子说:‘路只有两条,仁和不仁,如此而已。’暴虐百姓严重的,就会自己被杀,国家灭亡;不严重的,也会自己遭遇危险,国家受到削弱,死后人们给他们‘幽’‘厉’这样的谥号,即使有孝子贤孙,经历一百代也改不掉这个坏名声。《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夏王桀的时代’,就是这个意思。”

至:极至,最高标准。 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都是含贬义的谥号。 指《诗经·大雅·荡》篇。 殷:殷商。鉴:铜镜,这里指借鉴。夏后:夏王,指夏桀。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醉乡即是无何有,欢伯相招归去休。

全以个中为境界,更于底处觅温柔。

()

青山屏绕碧溪湾,不是閒身欲到难。

好容易招才隔水,先茔在望莫凭阑。

三杯便是人閒福,半榻聊分物外安。

扶醉有儿归路稳,不妨风露旧南冠。

()

呼吸湖中水,山椒寄此身。

洞门风雨夜,电火逐霜鳞。

()

御沟临岸行,远岫见云生。松下度三伏,磬中销五更。
雨淋经阁白,日闪剃刀明。海畔终须去,烧灯老国清。

()

月来花底弄清光,半上窗纱半短墙。宴坐瑶台春夜永,看来端的胜花香。

()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

下车先访俗,期减月椿银。

廉使旧知己,长宫贤过人。

吏稀中路接,山密道家邻。

县谱传无用,只将琴谱亲。

()

灵椿难减菌难加,莫笑山翁两鬓华。

不与公荣同饮酒,只留禹锡独看花。

客来稍觉罍空耻,事去方知甕算差。

归老东陈无可恨,失侯不失故园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