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七节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七节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公孙丑问道:“不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古时候,不是臣属的话,就不去谒见。段干木翻墙以躲避魏文侯,泄柳关起门来不接见鲁穆公,这都太过分了。如果对方主动求见,是可以见的。阳货要孔子来见,又怕自己失礼。大夫对士有所赏赐,士如果没能在家里亲自接受,就该前往大夫家里去拜谢。于是阳货就等孔子不在家时,送小蒸猪给孔子。孔子也等阳货不在家时,前往拜谢。在这个时候,如果阳货先来见孔子,孔子难道不见他?曾子说:‘耸着肩膀,做出媚笑,比夏天在菜园里干活还累。’子路说:‘跟别人不同道,却又上去搭话,看他的脸色,还一副惭愧的样子,这我就不懂了。’由此来看,君子怎样修身养性,可以知晓了。”

段干木:姓段干,名木,战国初年魏文侯时贤者,曾师事孔子弟子子夏,守道不仕。 泄柳:春秋鲁国人。鲁穆公曾亲自登门会见,泄柳闭门不纳,后为鲁穆公臣。 瞰(kàn):窥伺,看望。 胁肩谄笑:缩敛肩膀,假装笑脸。畦(xí):田园。 赧赧(nǎn):因惭愧而脸红的样子。由:仲由,即子路。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师本佛之徒。潜心老与儒。

一堂何所像,三教此焉俱。

香火长相续,丹青久不渝。

高贤旌好事,二记耸龟趺。

()

儿女咿嘤斑竹床,蜩螗六月沸如汤。

登楼谁问牛郎事,只看银河意已凉。

()

山衣重叠六铢轻,淡拂槐花染不成。

报答春工选何物,鹅儿黄酒十分倾。

()

长笑庭花各样妆,竞呈春色占时芳。孤标冰雪年年伴,只作人閒独自香。

()

冰勒轻颸,绿痕初涨回塘水。柳洲烟际。白鹭翘沙嘴。箬笠青蓑,未减貂蝉贵。云涛里。醉眠篷底。不属人间世。

()

夫君落落大雅姿,声名早与贺白驰。

锦囊千首不疗饥,非诗穷人穷乃时。

忆昔闻君未识面,独传句法夸清健。

朅来白下一相逢,倾盖论心曾几见。

划然起柁春江流,我亦江头寻去舟。

人生相聚会有别,江水江花无尽愁。

万事不如归愁。万事不如归去好,

石田茅屋生春草。如君自是玉堂仙,

轻车缓辔长安道。春日迟迟柳依依,

攀柔条兮送君归。

()

武信旧藩,遂宁新府。乃东川之会邑,据涪江之上游。

人物富繁,山川洒落。……宴东馆之靓深,傲北湖之清旷。

遂宁好,胜地产糖霜。不待千年成琥珀,真疑六月冻琼浆。

()

梅花开棐案,岭路未曾知。偏是南州士,孤芳劳我思。

青山无半亩,白眼亦多时。君解轩辕历,崆峒何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