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七节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七节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公孙丑问道:“不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古时候,不是臣属的话,就不去谒见。段干木翻墙以躲避魏文侯,泄柳关起门来不接见鲁穆公,这都太过分了。如果对方主动求见,是可以见的。阳货要孔子来见,又怕自己失礼。大夫对士有所赏赐,士如果没能在家里亲自接受,就该前往大夫家里去拜谢。于是阳货就等孔子不在家时,送小蒸猪给孔子。孔子也等阳货不在家时,前往拜谢。在这个时候,如果阳货先来见孔子,孔子难道不见他?曾子说:‘耸着肩膀,做出媚笑,比夏天在菜园里干活还累。’子路说:‘跟别人不同道,却又上去搭话,看他的脸色,还一副惭愧的样子,这我就不懂了。’由此来看,君子怎样修身养性,可以知晓了。”

段干木:姓段干,名木,战国初年魏文侯时贤者,曾师事孔子弟子子夏,守道不仕。 泄柳:春秋鲁国人。鲁穆公曾亲自登门会见,泄柳闭门不纳,后为鲁穆公臣。 瞰(kàn):窥伺,看望。 胁肩谄笑:缩敛肩膀,假装笑脸。畦(xí):田园。 赧赧(nǎn):因惭愧而脸红的样子。由:仲由,即子路。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青云旧路归仙掖,

白凤新词入圣聪。弦管未知银烛晓,旌旗已侍锦帆风。

郡人难议酬恩德,遍在三年礼遇中。

()

残春雾雨余,小院黄昏后。说道觅新词,把酒来相就。
酴醿插髻云,岁岁长如旧。不是做词迟,却怕添伊瘦。

()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两两、三三前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崑崙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

()

通体当风弱不支。年光销尽断肠丝。不辞身作桓宣武,看到金城日坠时。

()

剑水东流去,茫茫尽可家。江春渔有信,岸碧草无涯。

砧捣波中月,橹摇烟外霞。此生漂已惯,何必问桑麻。

()

木鸡不与众鸡同,曾逐旌阳上碧空。

学得仙家餐玉法,至今木血不能红。

()

露畹移珍树,丹房一绀帏。

绡轻无奈疊,霞碎却相依。

素日香难敛,擎风力自微。

他时零落恨,千片为谁飞。

()

灵山一片石,苍莽起秋声。愿以中流险,能同砥柱平。

色怜苍藓合,根带白云生。终日头空点,谁能辨尔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