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五节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五节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说:“尊重有德行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在位为官的人优异杰出,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而乐意在他的朝廷做官了;做生意的,只抽取货仓税而不征货物税,或竟连货仓税也不收,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而乐意把货物存放在他的市场上了。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那么天下旅行的人都会高兴,而乐意从他的道路经过了。种田的人,只需助耕公田而不征地税,那么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而乐意在他的田野上耕种了。人们居住的地方,不收雇役钱和惩罚性地税,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高兴,而乐意到那里侨居了。一个君王如果能实行这五项措施,那么邻国的老百姓就会仰望他像仰望父母一样了。率领子女,来攻打他们的父母,这种事情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能够成功的。这样做,就能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的人,就是天所派遣的官吏。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过的呀。” 这段话,孟子从五个方面详细谈了他的“仁政”构想,合起来看,就是任贤使能,宽厚民生,老百姓就有归属感。如果有人要毁掉这样的政权,破坏老百姓的好日子,老百姓就会拼命。这就是孟子反复讲的“仁者无敌”的意思。 这五个方面,除第一条是讲用人问题外,其余四条全讲赋税问题。而且《孟子》一书中多次讲要减轻农民、商人的赋税,他甚至说,要是谁的税率超过了十分抽一,那他就是夏桀那样的暴君。这些也就是孟子的施政纲领。由此可见,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让老百姓丰衣足食,“有恒产”,使老百姓(包括农民、商人)都变成有产者。这种思想对现在的当政者也有启示的作用。 “此章言能行王政,则寇戎为父子;不行王政,则赤子为仇雠。”

廛(chán):公家所建供商人租用的货仓,这里指抽取货仓税。征:抽取货物税。 关,讥而不征:关口,稽查而不征税。讥,稽查。 助:按古代井田制中央百亩为公田,由八家助耕。 廛(chán):这里指民居。夫里之布:指夫布和里布。因故不能服徭役者,需出钱雇役,雇役钱叫做夫布。宅有空地而不种植桑麻,由国家抽取惩罚性的地税,叫做里布。布:货币。 氓(méng):流动人口,侨民。 天吏:替天行道的官吏。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天边云绕山,江上烟迷树。不向晓来看,讵知重叠数。

()

万斛馀皇照叵罗,清江鸭绿笑颜酡。山西上将能横槊,塞北名王尽倒戈。

露布夜除玄菟垒,霜笳晴拥白狼河。金闺漫作辽阳梦,一战燕然石已磨。

()

昔我游漳河,遘子结欢好。穆生携其醴,邃古恣搜讨。

及乎承平日,子壮予亦老。朔风吹飞藿,倏忽辞中道。

为合长苦晚,为别长苦早。蒲柳不待冬,引分就枯槁。

寄言和氏璧,斯世方共宝。为照当有时,有光且自葆。

()

书云瑞应协黄钟,人事天时讶许同。

葭管阴阳消长际,朱幡新旧送迎中。

严陵滩昔怀高节,茂苑城今愧下风。

醉里不知乡国异,团圝相映酒颜红。

()

抟将盛事更无余,还向桥边看旧书。

东越独推生竹箭,北溟喜足贮鲲鱼。

两回谁解归华表,午夜兼能荐子虚。

须把头冠弹尽日,怜君不与故人疏。

()

古箐人稀秋草深,碧松苍桧接阴森。高楼永日弹棋暇,海北天南万里心。

()

禁烟时节野烟屯,恻恻寒多独掩门。入夜雨声偏破梦,一年花事暗惊魂。

野坟处处逢春祭,孤子年年有泪痕。去岁玉峰曾记住,干戈回首怕重论。

()

泥滑滑兮行不得,郭公提壶劝君吃。脱却布裤涉水难,不如归去聊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