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第十四品 · 离相寂灭分。。释迦牟尼。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 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义趣:义理之所归趋(“趣”是“趋”的通假字),所谓“是所说义,何所归趣”。义即佛法的道理,趣即修持佛法达到的境界。 慧眼:佛教中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慧眼为空谛一切智,即具有能够认识到万法皆空的眼力和智慧。 信解受持:即信解行证,先信仰佛法,再理解佛法的道理,然后按照佛法的道理修行实践,最后达到觉悟成佛的结果。 第一波罗蜜:即般若波罗蜜,参见“前言”。 忍辱波罗蜜:即六波罗蜜里的“忍辱”,参见“前言”。 歌利王:即迦利,古印度乌仗那国王,即波罗奈国王,暴戾恣睢。
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江南烟水太迢迢。璧月琼枝空想、夜和朝。
目断肠随断,魂销骨更销。琐窗风雨不相饶。犹似西湖一枕、听寒潮。
南歌子(早春感怀)。宋代。王灼。 命啸无人啸,含娇何处娇。江南烟水太迢迢。璧月琼枝空想、夜和朝。目断肠随断,魂销骨更销。琐窗风雨不相饶。犹似西湖一枕、听寒潮。
碧云天一方,休公具禅床。天女散花近,懒残煨芋香。
殿灯耿寒灺,波月澄冷光。愿言谢朝绂,托身栖道场。
游昆山慧聚寺和唐人诗二首 其一。元代。宋褧。 碧云天一方,休公具禅床。天女散花近,懒残煨芋香。殿灯耿寒灺,波月澄冷光。愿言谢朝绂,托身栖道场。
雕栏品亚倦馀凭,爱绘青春藻思仍。小苑杏花三月雨,高楼藜火十年镫。
閒情已入无何有,好句常来得未曾。便拟下帘重展卷,乌丝淡墨写溪藤。
晚兴。清代。沈彩。 雕栏品亚倦馀凭,爱绘青春藻思仍。小苑杏花三月雨,高楼藜火十年镫。閒情已入无何有,好句常来得未曾。便拟下帘重展卷,乌丝淡墨写溪藤。
自是群奸误圣君,初心岂愿作忠臣。平生劲气埋黄壤,当日嘉言在紫宸。
谏议裂麻方伏閤,诸公鸣玉自垂绅。向来六子俱诛灭,此道于谁较屈伸。
次韵韦深道哭陈谏议。宋代。周紫芝。 自是群奸误圣君,初心岂愿作忠臣。平生劲气埋黄壤,当日嘉言在紫宸。谏议裂麻方伏閤,诸公鸣玉自垂绅。向来六子俱诛灭,此道于谁较屈伸。
他山一卷石,何意效时妆。天生偶然斑驳,兰麝不能香。*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故邑久眢废,陈迹草茫茫。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丽华*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
水调歌头 胭脂井次汤碧山教授韵。元代。许有壬。 他山一卷石,何意效时妆。天生偶然斑驳,兰麝不能香。*作陈家宫井,浇出后庭玉树,直使国俱亡。故邑久眢废,陈迹草茫茫。叹人间,才璇室,又阿房。丽华*发如鉴,曾此笑相将。一旦江山瓶坠,犹欲夫妻同穴,甚矣色成荒。五色补天缺,万世仰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