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秦风 · 蒹葭

国风 · 秦风 · 蒹葭
无名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一方:那一边。 溯(sù)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溯,逆流而上;洄,水流迂回之处。 阻:险阻,(道路)难走。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 从:追寻。 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宛在水中央: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宛,宛然、好像。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宛:宛然,好像。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xī):乾,晒乾。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坻(chí):水中的沙滩。 采采:繁盛的样子。 已:止。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滩。

此诗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情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首章「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晞、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涘、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猜你喜欢

舟在此溪滨,披图看愈亲。

须知堂上客,便是画中人。

潇洒苍葭映,舂容碧浪春。

秀山帝发派,秋浦净为邻。

飞鹭来窥影,游鱼可数鳞。

饮兰须卷去,聊以辟京尘。

()

逃暑非河朔,每愁触热行。已应秋气近,稍稍入蝉声。

()

画舫绿杨边,吴娃竞采莲。红妆映绿水,窈窕誇少年。

只愁莲心苦,食之味不甜。只愁藕丝短,织之难成缣。

相与唱歌去,撑破苍波烟。

()

乌生几子林萧条,雄乌求食雌守巢。夜愁风雨巢倾覆,
常见一乌巢下宿。日长雏饥雄未回,雌乌下巢去哀哀。
野田春尽少遗谷,寻食不得饥飞来。黄雀亦引数青雀,
雀飞未远乌惊落。既分青雀啖尔雏,尔雏虽长心何如。
将飞不飞犹未忍,古瑟写哀哀不尽。杀生养生复养生,
呜呜啧啧何时平。

()

莫说逃虚意未真,世情何处不风尘。十年亦有莲池在,谁解青云藉故人。

()

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

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

推寻点画到曲折,想见落笔纵横时。

岂惟鸾凤九霄上,景锺大鼎森陆离。

虽然欲学则曷敢,驽马仰看骅骝驰。

正如志士才不称,心慕伊傅终何施?尔来亦复强点染,手不随意徒嗟咨。

悬知明日天将雨,中夜寒蒸紫玉池。

()

僧房长夏反《离骚》,燕市狂歌饮浊醪。野水沙鸥迎画舫,澄岚翠黛识宫袍。

思归愧我荒三径,颂酒知君藐二豪。到日携筇清兴适,白云红树两峰高。

()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
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
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
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