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第十三品 · 如法受持分

金刚经 · 第十三品 ·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
这时,须菩提恭敬地对佛说:世尊,当如何称呼此经,我们要如何奉行实践?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典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用这个名字为经题,你们应当奉行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为令一切有情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智能,远离色声香味触法所引起的种种贪欲烦恼,而到达不生不灭境界,是一种修行法门,不是玄谈空理。其心要是“若见诸相非相刚见如来”,宇宙人生无一真实,令你离苦得乐的般若波罗蜜也是虚幻不实在的般若波罗蜜,非法非非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多不多?须菩提说:很多,世尊。须菩提,这么多的微尘,如来说,是虚幻的微尘,只是名叫上托兜率做微尘。如来说世界,是虚幻的世界,只是名叫做世界。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见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说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就是虚幻相,只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见诸相非相,当知虚幻相虽然有生灭变化,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并没有两样。那么,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头所尝到的;身体所碰触到的;心里所想到的,无不是虚幻相,无不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如来。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恒河沙数那样多次的以身命来布施。如果另外有人以此经中的道理,甚至只实践四句偈语,并解说给别人听,他的福德甚多于以身命布施。

世界:梵语叫路迦,“世”是时间,“界”是空间。

猜你喜欢

花落青墩寺,谁从作好春。锦囊题句近,旧旆得州新。

老手摧强敌,馀风睦四邻。他年数循吏,神爵有斯人。

()

不见高人动经月,似闻观道独澄怀。

一函自课《维摩品》,百日方持白傅斋。

春到梅花开小阁,梦回凉月印空阶。

从知不受风尘累,二十年前已乞骸。

()

初秋为客暮秋归,一檐轻囊半是诗。

试问客情何处恶,五更孤店酒醒时。

()

吴山锡杖楚山云,云染袈裟诣县门。莫怪褰帷不相见,禅机深处付忘言。

()

贞元朝士已无多,梦得闻歌意若何。凭仗痴顽供度世,看人笑面渐如靴。

()

飞锡篱边日欲斜,遗将破衲冷霜华。远公旧在渊明社,释氏应拈隐逸花。

不分禅心常寂寞,故教秋色满袈裟。何当收向维摩室,笑指诸天落晚霞。

()

砻得新硎振旧家,先行我已愧泥沙。神羊挂起无寻处,万斛天风吹海霞。

()

良人有行役,远在天一方。自期三年归,一去凡几霜。

登山凌绝巘,引领望归航。归航望不及,踯躅空傍徨。

化作山头石,兀立倚穹苍。至今心不转,日夜遥相望。

石坚有时烂,海枯成田桑。石烂与海枯,行人归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