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储邕之剡中

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

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

储邕:诗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问:请问,打听。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别储邕之剡中 创作背景

  相传,李白在唐开元12年出蜀远游,两年后便从广陵到剡中,在开元14年写了《别储邕之剡中》。后来,他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李白漫游各地,也总以剡中风光作比,上画的是李白游剡溪时的美丽情景。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

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

一回老。

()

问俗经遗里,钦贤得并祠。知人孔圣叹,策士汉皇私。

径寂榛从塞,园荒鸟任窥。平生守正意,景行必于斯。

()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

报道东皇初弭节,芳思满凌晨。争看钗头彩胜新。金字写宜春。

四坐行盘堆白玉,纤手自和匀。恰似蟾宫妙丽人。将月出浮云。

()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

长康家贫无一椽,十载藏身万人海。袖中示我新画本,中有先人敝庐在。

九龙峰高翠入云,名园草木酣青春。参军爱客主坛坫,二泉觞咏如龙津。

拥书不殊南面王,洗耳甘作繇东邻。眼看铜驼卧荆棘,小园兰成空怆神。

百年劫火红羊换,竹瘦杉枯碝甃断。遗老犹传颜阖家,行人谁识陈陶观。

吾家遂园傍玉峰,禊饱远续兰亭踪。主斯会者尚书公,鸿胪作图写貌工。

图中一一须眉雄。吁嗟乎!卫公平泉成白地,世阀空绳隤敱裔。

尚闻铅泪泻金仙,何况区区故侯第。读君《甘州曲》,令我心烦忧。

名山君自垂千秋,鱼袋绯衣安用求,百不及君一事优。

鸱夷傥逐五湖去,我已松门营菟裘。

()

塞上愁多云易阴,故人虽在雁无音。交情念子黄金重,世故稽人白发深。

芳草春风千里梦,青灯夜雨两乡心。岱宗入眼东南秀,怅望云山泪满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