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卧在衙门的书房里静听着竹叶沙沙的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就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睡觉和住的地方。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吾:我们。 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也指画上的枝枝叶叶。 关情:牵动感情。

这首诗是郑板桥(郑燮)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百姓的疾苦声让郑燮难以放下。郑燮日夜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刻联想到百姓集体号寒的怨声,立刻起身作画,成就此篇,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灾苦。他又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因此得罪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猜你喜欢

摩挲阅古堂前柳,尽是世臣乔木。故国风流,中兴事业,都写南山脩竹。商颜自绿。甚当日君王,浩歌鸿鹄。谁识宫中,有人先定大横卜。
簪貂更鸣佩玉。退朝归较晚,留传黄屋。雨露无边,风云在手,宜享长生案此处缺一字福。神京未复。看先取鸿淘,次封函谷。岁岁初寒,小桃花下跨青鹿。

()

囊中秋卷逼唐贤,门外侯芭问太玄。

才大岂堪栖枳棘,官清应只友兰荃。

湘行又泛君山月,淮绩曾冲赤壁烟。

拟借从君新句看,试寻黄帽寄纲船。

()

磻谿垂钓者,终得展其才。

何事先生隐,不逢明主来。

泉声秋雨歇,月色夜云开。

对此空惆怅,吟魂早晚回。

()

春从邹律动,近得破愁颜。心事孤灯下,年光万死间。

赋成馀白发,身在有青山。共尔烟霞约,飘然去不还。

()

镇长在,不是坐禅并礼拜。实相元来岂用修,越古超今含法界。

()

北商久不通,梨枣罕登盘。山舍惟有橘,琐细如弹丸。

此外则柿栗,收拾猿鸟残。虽无庞翁话,儿孙亦团栾。

今岁雨雪晚,岁暮始大寒。二稚乃可怜,不诉衣襦单。

地炉有微火,诵书到更阑。我老多感慨,赖汝差自宽。

()

何日不悠悠,江花江上流。借问桃花坞,几度木兰舟。

()

却忆弥天秀,那知异地逢。客愁轻九辨,胜赏挟千峰。

徙倚林中屐,淹留静夜钟。何年投白社,一接虎溪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