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 五之煮

茶经 · 五之煮
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罢热捣叶烂而牙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禳骨也。灸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策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艹敷”,有之。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樌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
烤饼茶,注意不要在通风的馀火上烤,因为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使茶受热不均匀。烤饼茶时要靠近火,不停地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当卷曲的茶饼又伸展开,再按先前的办法又烤。如果制茶时是用火烘干的,以烤到冒热气为度;如果是用太阳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好。 开始,对于很柔嫩的茶叶,蒸后乘热捣杵,叶捣烂了,而茶梗还是完整的。如果只用蛮力,拿很重的杵杆也捣不烂它。这就如同圆滑的漆树子粒,虽然轻而小,但壮士反而捍不住它是一个道理。捣好后,好像一条梗子也没有了。这时来烤,柔软得像婴儿的手臂。烤好了,趁热用纸袋装起来,使它的香气不致散发,等冷了再碾成末。 烤饼茶的火,最好用木炭,其次用火力强的柴(如桑、槐之类)。曾经烤过肉,染上了腥膻油腻气味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朽坏的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说:'用朽坏的木制器具烧煮食物,会有怪味',确实如此。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热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水煮沸了,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 开始佛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把尝剩下的那点水泼掉。切莫因无味而过分加盐,否则,不就成了特别喜欢这种盐味了吗!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用'则'量茶末沿旋涡中心倒下。过一会,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就把刚才舀出的水掺入,使水不再沸腾,以保养水面生成的'华'。来自微信:edutea 喝时,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枣花在圆形的池塘上浮动,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时,水一沸腾,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层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荈赋》中讲的'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真是这样。 第一次煮开的水,把沫上一层像黑云母样的膜状物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后,从锅里舀出的第一道水,味美味长,谓之'隽永',通常贮放在'熟盂'里,以作育华止沸之用。以下第一、第二、第三碗,味道略差些。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渴得太厉害,就值不得喝了。一般烧水一升,分作五碗,趁热接着喝完。因为重浊不清的物质凝聚在下面,精华浮在上面,如果茶一冷,精华就随热气跑光了。要是喝得太多,也同样不好。 茶的性质'俭',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觉得差些了,何况水加多了呢!茶汤的颜色浅黄,香气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时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炮,烘烤。培塿,小土堆。塿读lou。 虾蟆背,有很多丘泡,不平滑,形容茶饼表面起泡如虾蟆背。 如漆科珠:科,用斗称量。《说文》:“从禾,从斗。斗者,量也”。这句意为用漆斗量珍珠,滑溜难量。 劳薪之味:劳薪,即膏木、败器。用膏木、败器之类烧烤,食物会有异味。典出《晋书 荀勖传》。 挹:挹,读yi,舀取。 自火天至霜郊:火天,七月酷暑时节。《诗经 七月》:“七月流火”。霜郊,霜初降大地。“霜降”在农历九月下旬,霜郊则指秋末冬初。 如鱼目:水初沸时冒出的小气泡,像鱼眼睛,故称鱼目。 水湄:有水草的河边。《说文》:“湄,水草交为湄”。 樽俎:樽是酒器,俎是砧板,这里指各种餐具。 皤皤然:皤,读音po。皤皤,满头白发的样子。这里形容白色水沫。 烨若春敷 :烨,读ye,光辉明亮。敷,读fu,花。《集韵》:“敷,花之通名。

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鸟暮已归宿,吾今行亦休。百年能几许,万事不胜愁。

贫贱须行乐,功名可枕流。鲈鱼秋兴远,风起白蘋洲。

()

世道衰陵,淳风殆缅。衢交问鼎,路盈访玺。徇竞争驰,天机莫践。

不有真宰,榛棘谁剪。

于皇我后,重明袭焕。文以息烦,武以静乱。剖蚌求珍,搜岩采干。

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自昔凉季,林焚渊涸。矫矫公子,鳞羽靡托。灵慧虽奋,袄氛未廓。

凤戢昆丘,龙潜玄漠。

数不常扰,艰极则夷。奋翼幽裔,翰飞京师。珥蝉紫闼,伏节方畿。

弼我王度,庶绩缉熙。

自余幽沦,眷参旧契。庶庇馀光,优游卒岁。忻路未淹,离辔已际。

顾难分岐,载张载继。

闻诸交旧,累圣叠曜。淳源虽漓,民怀余劭。思乐哲人,静以镇躁。

蔼彼繁音,和此清调。

询下曰文,辩讦曰明。化由礼治,政以宽成。勉崇仁教,播德简刑。

倾首景风,迟闻休声。

()

雪砍双螯玉一壶,樵中曾有此奇无。

始知张翰思归意,不为秋风只为鲈。

()

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闲游谢事频。问著尽能言祖祖,
见时应不是真真。添瓶野水遮还急,伴塔幽花落又新。
自笑未曾同逸步,终非宗炳社中人。

()

寂寞秋山卧病年,美人劳赠白云篇。陈蕃已下迎徐榻,王子宁回访戴船。

郭外楼台堪眺望,水边花树足留连。广陵失后无新谱,莫惜携琴为我传。

()

黔岭盘江客路长,君才岂合老风霜。上书北阙忠为胆,驱马南天瘴是乡。

铜柱何时标粤地,竹符此日走蛮王。相逢咫尺还相别,离恨应随到夜郎。

()

阆苑瑶池路邈然,延灵高筑迓群仙。岂知待诏金门客,偷堕尘寰十八年。

()

人间滚滚竟何营,只为蝇头利与名。

千里瘅乡吾逐客,一箪穷巷子书生。

文章相误终须别,宠辱无关自不惊。

赢得白头闲处坐,一竿风月有谁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