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章句。南北朝。刘勰。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夫裁文匠笔,篇有大小;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若辞失其朋,则羁旅而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是以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 若夫章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至于诗颂大体,以四言为正,唯《祈父》《肇禋》,以二言为句。寻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露》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两体之篇,成于西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 若乃改韵从调,所以节文辞气。贾谊、枚乘,两韵辄易;刘歆、桓谭,百句不迁;亦各有其志也。昔魏武论赋,嫌于积韵,而善于资代。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观彼制韵,志同枚、贾。然两韵辄易,则声韵微躁;百句不迁,则唇吻告劳。妙才激扬,虽触思利贞,曷若折之中和,庶保无咎。 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字出于句外。寻兮字承句,乃语助馀声。舜咏《南风》,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岂不以无益文义耶!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扎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外字难谬,况章句欤。 赞曰∶ 断章有检,积句不恒。理资配主,辞忌失朋。 环情革调,宛转相腾。离合同异,以尽厥能。
宅情:即分章。章:本是音乐的一段,这里指诗文的章节。 局:局限,划定疆界,即把语言分化成多少句子。 体:整体,指各句组成章的整体。 交通:互相通达,指句、章关系是密切相通的。 立言:写文章,著书立说。 成章:作“为章”。 靡:细致。 振本而末从:本、末,树根和树梢,比喻字句和篇章的关系。 知一而万毕:《庄子·天地篇》:“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一,道;毕,全部。 离章:分章。 体:即“总义以包体”的“体”。 际会:遇合,指取舍得当。际,边际。会,合。 缀:舞蹈时的行列。兆:表位子。 靡曼:细致而拉长,指摇曳。 抗坠:指高下。抗,同“亢”,高。坠,下降。 断章取义:摘取全篇中的一章或几句借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不管它原来的意思。春秋时的外交使臣,念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往往断章取义。但就创作言,需要前后文相互联系。 原始要终:见于《周易·系辞下》。原意为探讨事物的始末,这里指写作的从头到尾。 鳞次:如鱼鳞排列。 逆萌:预先萌生,即伏笔。逆,预先考虑到。萌,萌芽。 追媵:追上文做陪衬,指作呼应。 脉注:如咏贯注,指文章内在的条理、逻辑。 跗(fū):花萼下的房。萼:花瓣外部下面的一圈绿色小片。 羁旅:滞留外乡。 寓:寄居。 条数:分条述说,分别说明。 权节:权宜、变通的节拍。《诗经》以四言为主,三字五字句只是适应情势,加以变通。 祈父:《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的第一句是“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即圻父,官名,镇守封圻(边疆)军队的司马。爪牙,指虎士,比喻武臣。肇禋:开始祭祀。《诗经·周颂·维清》中有“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桢”。 竹弹:指传为黄帝时的弹歌。 虞:舜。 元首:《尚书·虞书》载有《元首歌》,“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喜”、“起”、“熙”押韵,所以说是三言。股肱:指大臣。股,大腿;肱,胳膊。元首,指舜。百工:即百官。 洛汭之歌:即《五子歌》,共五首,基本是四言,夏时国君太康的弟弟在洛水边上唱的歌。 “六言七言”二句:《诗经》《楚辞》中已有六言、七言的句子。如《诗经·大雅·召曼》:“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兮”是助词,不算字数。 两:疑当作“二”。两体:指六言、七言这两种诗体。 情数:指作品内容的多种多样。数,屡,指复杂。运周:运转不停。周,周详。 节:调节。 “刘歆、桓谭”二句:刘歆、桓谭二人一韵到底的作品已失传。迁,变,转。 积韵:重复用同一个韵,即“百句不迁”。 “陆云亦称”三句:陆云论韵的话见其《与兄平原(陆机)书》。四言诗句一韵,四句两个韵脚,他也主张两个韵脚就转韵。陆云,陆机的弟弟。 躁:急。 唇吻:嘴。吻,嘴唇。 触思利贞:构思顺利。贞,正。 庶:将近,差不多。咎:过失。 句外:指“兮”字在韵脚后,所以说句外。如《楚辞·橘颂》:“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长”、“像”是韵脚。其“兮”字在韵脚之外。 南风:《尚书·虞书》中记载有《南风歌》,其歌辞为:“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扎:削竹刺入,嵌进。扎句:指嵌入句中的助词。 常科:常用的形式。 闲:空,没有实际的作用。 回运:婉转灵活的运用。 外字:实字之外的字,指虚字。 恒:久,有定。 离合:即“离章(分章)合句(造句)”。同异:有同有异,指章句的千变万化。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戗金砚匣衍波笺,日坐春风小阁前。
镂管簪花书小字,把郎诗学鲁?编。
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九。清代。朱彝尊。 戗金砚匣衍波笺,日坐春风小阁前。镂管簪花书小字,把郎诗学鲁?编。
往使匈奴国,持节岂辞遥。
朔北正苦寒,风汝与雪飘。
燕山何处是,汉铭应已销。
前车渡冰河,後骑鸣金镳。
行行至穹庐,尊我不敢嚣。
玉爵亲献酬,名裘进狐貂。
礼成复命日,菀抑舒杨条。
送韩仲文奉使。宋代。梅尧臣。 往使匈奴国,持节岂辞遥。朔北正苦寒,风汝与雪飘。燕山何处是,汉铭应已销。前车渡冰河,後骑鸣金镳。行行至穹庐,尊我不敢嚣。玉爵亲献酬,名裘进狐貂。礼成复命日,菀抑舒杨条。
沙净水争流,舆篮呼渡幽。酒行因缱绻,诗到得夷犹。
盛日腾高步,飞云裂醉眸。江山无尽藏,楚尾又吴头。
和孟五十六韵。宋代。韩淲。 沙净水争流,舆篮呼渡幽。酒行因缱绻,诗到得夷犹。盛日腾高步,飞云裂醉眸。江山无尽藏,楚尾又吴头。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琅琊山六题·琅琊溪。宋代。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白发尉曹能挽弓,著鞭跨马欲生风。
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铄翁。
枹鼓诸村宵警报,牛羊几处暮牢空。
得公万户开门卧,看取三年治最功。
子范徼巡诸乡捕逐群盗几尽辄作长句劳苦行李。宋代。黄庭坚。 白发尉曹能挽弓,著鞭跨马欲生风。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铄翁。枹鼓诸村宵警报,牛羊几处暮牢空。得公万户开门卧,看取三年治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