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答曰:「身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
答曰:「欲贪为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答曰:「颠倒想为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即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
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净名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有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农历4月13), 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为名门。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后凉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等。 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称“什门四圣”。

猜你喜欢

傍人贺我过省,此老矍然失惊。

不曾西山纳卷,如何南宫奏名。

()

书贵瘦硬少陵语,岂止评书端为诗。五百年间会此意,画师汾阳老阿熙。

嵬诗琐画世一轨,肉腴骨弱精神痴。明窗共读杜集竟,两幅雪霁叉横披。

前幅长松何所似,铁干皴涩撑霜皮。其下怪石卧狻兕,突兀崷崒凝冰嘶。

后幅澌远渐迤逦,一往不知其几里。目力已尽势未尽,平者是沙流者水。

人物如指或如蚁,戴笠骑驴者谁子。顾此定是觅句翁,羸仆缩首襆冻耳。

欲渡未渡溪坂间,啐野寒乌忽惊起。自非布置夺鬼神,焉能挥扫到骨髓。

郭生此画出自古心胸,亦如工部百世诗中龙。清癯劲峭谢妩媚,略无一点沾春风。

市门丹青纷俗工,为人涂抹杏花红。老夫神交此石与此松,留眼雪天送飞鸿。

()

开善堂前长绿萝,欲探遗迹兴蹉跎。一千年事犹堪举,十二时辰尚可歌。

送供天人曾杂沓,分身街市自婆娑。今朝宝塔移东岭,更觉山林气槩多。

()

露井香生百合开,夜深明月在青苔。春风自怨葳蕤锁,那有西宫玉辇来。

()

侯治吾封好,增光江与山。雄图万里壮,鸿藻两京间。

力大批剸易,才长驾驭闲。桑阴来驯雉,乐意每相关。

()

秋风吹人有高兴,醉怀感物伤盛衰。秋来纵得蒿艾死,岁晚已非兰蕙时。

哀歌不入俗耳听,大笑自与万古期。长鸿冥冥尔飞好,虽有缯缴安所施。

()

一心常欲洗民冤,清白炉烟可付天。但愧才疏为政拙,只宜及早赋归田。

()

一年一度花前,旧年笑语莺犹记。今年倍好,才开便遇,养花天气。

料理银罂,排当檀板,绿窗如水。唤游丝舞絮,遮围绣幕,休轻放,閒愁至。

多少倚阑心事。怅神州、斜阳战垒。沈香亭畔,慈恩寺后,蘼芜满地。

只有江南,一枝如故,红酥粉腻。任英雄老了,花还赚我,且逢花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