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七节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七节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
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如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如今的大夫,是诸侯的罪人。天子到诸侯那里巡视叫巡狩,诸侯到天子那里朝拜叫述职。天子巡狩,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弥补财力不足的百姓;秋天视察收藏的情况,赈济粮食短缺的百姓。进入诸侯的疆土,如果土地得到开辟,田野得到治理,老人得到供养,贤人得到尊敬,杰出的人得以做官,那么就有封赏;拿土地来封赏。如果进入诸侯的疆土,发现土地得不到开垦,老人得不到供养,贤人得不到任用,聚敛之人得以做官,就有贵罚。一次不朝拜,就要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拜,就要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拜,就要把军队开过去。因此,天子出兵是讨而不是伐,诸侯出兵是伐而不是讨。五霸,是聚合一部分诸侯去攻打另一部分诸侯的人,因此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五霸当中,齐桓公影响最大。在葵丘盟会诸侯,捆绑好牺牲,把盟书放在牺牲身上,而没有饮血。第一条盟约说,声讨不孝之人,不要废立太子,不要立妾为妻。第二条盟约说,尊重贤人,培养人才,用来表彰有德之人。第三条盟约说,尊重老人,爱护幼小,不要慢待宾客、旅客。第四条盟约说,士人的官职不可世代相传,公家职务不可兼任,选用士人一定要得当,不可擅自杀戮大夫。第五条盟约说,不可到处构筑堤防,不可阻止邻国来采购粮食,不可实行封赏而不告诉盟主。说,所有参与这次同盟的人,在订立盟约以后,恢复从前的友好关系。如今的诸侯都触犯了这五条禁令,因此说,如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助长君主的恶行,是小罪;逢迎君主的恶行,罪过就大了。如今的大夫都逢迎君主的恶行,因此说,如今的大夫,是诸侯的罪人。”

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 省:视察。敛:收聚。给:丰足。 庆:封赏。 掊(póu)克:又作“掊克”,以苛税搜刮民财。这里指搜刮民财的人。让:责难。 搂:聚合。 葵丘:今河南考城县东三十里。载书:把盟书放在牺牲上。歃(shà)血:盟誓时杀牲而饮其血以示诚信。 摄:代理。专:专擅,独断独行。 曲:无不,遍。籴(dí):买进粮食。 逢君:迎合君王。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寒声著叶冥冥雨,晚色遮山冉冉云。

且喜翠颜长好在,水边小住可无君。

()

少陵古诗伯,未必真豪人。胡为冷炙辱,自分潜悲辛。

莫倚善题赋,未悟严武嗔。徒言磊落士,不肯异其身。

()

入国洋洋颂借留,二年高廪趁时收。可能万物尽吐气,邦伯人人元道州。

()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

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

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

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

睡起纱窗对晓奁,暂时初识远山尖。多情笑煞张京兆,应恐香螺涴玉纤。

()

倚阑一览兴无边,好举尊前药玉舡。

一水云昏失罗带,万松风偃舞钧天。

早评月旦参群彦,老上霜鬓近十年。

解后登临都乐事,酣余争恐史君仟。

()

曾向蓬莱解剑装,孤飞爰指白云乡。洞庭巨浪连江汉,岳渚轻烟接武昌。

月下总饶吟兴健,风前同引笛声扬。清光一抹无遐迩,莫听双楼说短长。

()

河梁邂逅话襟期,猎猎西风透裌衣。

酒脸未随红叶醉,乡心先逐白云飞。

客中送客难为别,山上安山胡不归。

借使家书君可寄,此间无复问庭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