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五节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五节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
万章说:“通过行为和政事显示给他,是怎样的?” 孟子说:“天子能把人推荐给天,却不能让天给他天下;诸侯能把人推荐给天子,却不能让天子给他诸侯之位;大夫能把人推荐给诸侯,却不能让诸侯给他大夫之位。从前尧把舜推荐给天而天接受了他,把舜显示给老百姓而老百姓接受了他,所以说,天不说话,只通过行为和政事显示给他罢了。” “请问把舜推荐给天而天接受了他,把舜展现给老百姓而老百姓接受了他,是怎样的?” 孟子说:“让他主持祭祀而百神享用,这是天接受了他,让他主持政事而政事有条不紊,老百姓满意他,这是老百姓接受了他。天下是天给他的,是老百姓给他的,所以说:天子不能把天下给人。舜辅佐尧二十八年,这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决定的,是天意。尧死后,三年的服丧期限也结束时,舜避开尧的儿子,到南河的南边去。天下诸侯来朝见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而到舜那里;打官司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而到舜那里;歌颂的,不歌颂尧的儿子而歌颂舜,所以说是天意。这样他才回到中国,继承了天子的职位。如果是当初就住到尧的宫室里,逼迫尧的儿子,那是篡夺,不是天给他。《太誓》说:‘天的看法来自于用我们老百姓的眼睛,天的听闻来自于用我们老百姓的耳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谆谆然:诚挚地,教导不倦的样子。 暴(pù):显示,公布。 行:指个人的行为。事:指政事。 南河:即黄河,因在尧时都城的南面,故称。 朝觐(cháo jìn):臣子晋见君主。 《太誓》:《尚书》篇名。 万章说:“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事吗?” 孟子说:“没有。天子不能把天下给人。” “那么舜享有天下,是谁给他的?” 孟子说:“天给他的。” “天给他,是反复叮咛命令他的吗?”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只通过行为和政事显示给他罢了。”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元夕灯光岁益新,羁游四十五年春。垂髫已识东西事,回首宛如前后身。

绣毂雕鞍驱不顾,丹台绛阙到无因。清霜著屋风吹面,素月满庭吾故人。

()

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

()

音信连年恨不闻,书来细读却消魂。

人稀野店山魈语,路僻蛮村荔子繁。

毒草自摇春寂寂,瘴云不动昼昏昏。

此生相见应无日,且置清愁近一樽。

()

万愁聚眼底,城下登江船。

江穷渺渺如,身堕栖栖然。

初来情颇浓,既去情尤牵。

纵目入虚空,顺济皆由天。

回思发程艰,时刻多迍邅。

本无镇浮能,意者造物怜。

造物相始终,百岁亦可延。

风花鼓雪霰,飞舞帆幅前。

未行风还严,既离浪更颠。

薄命亦何辜,动自罗惊弦。

逢人不须说,徒招讥孤骞。

醉歌赤壁游,遐眺追坡仙。

()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

人间底处异蘧庐,莫莫堂中岂定居。我尚滞留君去速,荒园三亩梦归欤。

()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訚山自天降为田,洛水自瀑舒为渊。山川险尽鞍马稳,昔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