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八节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八节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
孟子说:“君子和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存心。君子把仁放在心上,把礼放在心上。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常尊敬他。假如这里有个人,他对我粗暴无理,那么,君子一定自我反省: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否则这种事怎么会落到我头上?自我反省之后认为自己是仁的,自我反省之后认为自己是有礼的,那粗暴无理的还是这样,君子一定又自我反省,我一定不忠。自我反省之后认为自己是忠心耿耿的,那粗暴无理的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是个狂妄的人罢了。既是这样,他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意外的痛苦。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个人;我,也是个人。舜成为天下人的模范,可以流传到后代,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这就是值得忧虑的。有忧虑了怎么办?努力像舜一样罢了。至于君子的痛苦,那是没有的。不是仁的事不做,不是合于礼的事不干。假如有意外的灾难到来,君子也不会为它感到特别的痛苦了。”

横(hèng)逆:强暴不顺理。 物:事。 由:通“犹”。 择:区别。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能于擪拓贯毫芒,煜煜千镫共一光。想见临池得意处,金壶浓泛墨花香。

()

一趯趯翻四大海,一拳拳倒须弥山。佛祖位中留不住,又吹渔笛汩罗湾。

()

盘峤中间十里湾,绕山如蹑翠连环。

两岐尽处忽回首,只在寻常一望间。

()

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

桑梓温恭名教始,天涯何处不家江。

()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

莲自濂溪后,先生独爱之。画船频载酒,彩笔每题诗。

佳色看偏好,幽香嗅更宜。个中有真趣,浮世几人知。

()

万物备于身,乾坤不负人。

时光嗟荏苒,事体落因循。

既感青春老,还惊白发新。

胸中若无有,未免作矣尘。

()

金谷洞口梧十寻,巑岏直上干太阴。石根铜干自终古,白藓苍鳞留至今。

念尔长材世所鲜,待入宫悬逐匏管。托身虚牝无人收,零落秋风岁华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