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一节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一节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孟子说:“舜诞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死在鸣条,是东方偏远地区的人。文王生在周国的岐山,死在毕郢,是西方偏远地区的人人。两地距离一千多里,时代相隔一千多年。但是当他们得志时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却像符节相合那样相同,古代的圣人和后代的圣人,他们的准则是相同的。”

诸冯、负夏、鸣条:古代的地名,传说中舜居住过的地方。 岐周:岐山下的周邑。毕郢:地名,在今陕西咸阳东。 符节:古代表示印信之物,用玉或铜、竹等原料制成虎、龙等形状,或篆刻文字,剖为两半,各执其一,有事则左右相合,以为印信。 揆(kuí):道理,准则。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脂雨东流,觉春去、绿阴如幄。尝记得、桃花碧径,自怜幽独。日暮碧云空冉冉,摘花小袖犹依竹。望江南、草色欲连天,人江北。
谁共翦,西窗烛。谁共度,西园曲。甚采香情懒,楚骚谁续。海远休寻双燕信,夜长争忍孤鸾宿。夹缃签、曾有旧题诗,镫前读。

()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

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愿以三五期,经天无玷缺。

()

邺下杀才子,苍茫冤气凝。枯杨映漳水,野火上西陵。

马鬣今无所,龙门昔共登。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

()

坠叶萧萧九月天,驱兵独过马陵前。

路傍古木虫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

()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十四方州富,三千战弩强。平生愧昭谏,独未讨朱梁。

()

此夜江边月,清光昨雨天。自知虽小待,曾不减高圆。

以往复何闷,今看岂足怜。老夫观否泰,起坐钓台边。

()

河阳桃李开无数。待成春归去。小园几月忽惊飞,恨主人难驻。

雏莺乳燕愁悲语。道留君不住。愿君随处作东风,与群花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