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四节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四节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
孟子说:“冉求做季氏的家臣,不能改善他的德行。反而多征收了一倍佃租。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打响战鼓去攻击他都可以。’由此看来,不帮助君主实行仁政而帮助他聚敛财富,都是被孔子鄙弃的。何况是努力为君主作战的人?为争夺土地而作战,杀死的人遍布原野;为争夺城池而作战,杀死的人遍布城池,这就叫带领土地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惩罚他们的罪行。因此好战的人应该受最重的刑罚,鼓吹诸侯合纵连横发动战争的人,受次一等的刑罚,开垦荒地,分土授田的人受再次一等的刑罚。”

求: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氏:鲁国大夫。宰:家臣。 孔门弟子冉求为鲁国季氏家臣,增加了老百姓的赋税。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善战者:善于带兵打战的人,如孙膑、吴起之类。上刑:重刑。连诸侯者:指主张合纵或连横的纵横家。 辟草莱、任土地者:指主张尽地力的李悝、主张开阡陌的商鞅之类。辟草莱,开垦荒地。任土地,分土授民。孟子以为这些主张虽然意在发展生产,但并不是为百姓着想,而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所以反对。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我於咸淳际,偶读绍符编。

昏气塞宇宙,临文深慨然。

孽惇暴於虎,泰陵度如天。

惇言一脱口,辄奉以周旋。

啸呼尽顽凶,排斥咸忠贤。

意偏覆辙蹈,时移善政还。

济恶蔡元度,推波曾子宣。

纪纲耳目地,悉地私人专。

其间如商英,牙吻尤呀然。

神灵不可测,党人得生全。

矧乃崇观后,於邑更堪言。

孝弟尧舜道,祸反阶中天。

圣经岂误人,无乃说用燕。

孤臣泪迸血,后来其监旃。

()

世故他年别,心期此夜同。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自怜驱匹马,拂曙向关东。

()

谁凿东崂骨,巉岩一片分。宝光曾近海,山性欲生云。

压径迷莎影,临阶合藓纹。怪来最清澈,相对有虞君。

()

我念卿勿怪,难拚膝上儿。好将南内意,说与肃宗知。

()

节盖重临日,辕门号令新。将才原不忝,文字更无邻。

箭射张山雪,谈生羽帐春。自惭门下士,训倡敢辞频。

()

刚风轶飞浮,丛霄隐寥阔。其上仙者家,俯世尘漠漠。

慨我志远游,幽思无与豁。披云一长啸,曾举骑轇轕。

整袂谒灵君,授我一丸药。侍宴旬始宫,从游紫虚阁。

琅函閟道帙,许我抽玉钥。玄期记三生,广度有夙诺。

世氛日澒洞,帝念惨不乐。愿借万里风,从君驾鸾鹤。

鞭雷挥斗柄,夔罔并絷缚。扫清六合尘,景象回阊阖。

帝命不可稽,侍晨司校录。永劫保澄明,何问痴仙愕。

()

朝见花开满树红,暮观落叶又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

伯夷清节太公功,出处非邪岂必同。

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