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节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节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定下来,天下的战火就熄灭。” 孟子说:“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你没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警惕,不要违背丈夫!’(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女子一样!)把顺从当作正确,这是妇女的原则。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景春:纵横家。 公孙衍、张仪:都是著名策士。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人。 女家:通“汝家”,指夫家。夫子:指丈夫。 广居;指“仁”。正位:指“礼”。大道:指“义”。 淫:过分,指态度傲慢骄狂。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瓦盏茅柴浊,砖炉榾柮红。味如饮醽醁,暖胜燎蒿蓬。

万种皆幻事,一真惟太空。旧毡敷故絮,小閤卧衰翁。

()

雪崖风节凛飞霜,蕙带兰袆道味长。剩贮诗书遗诸子,乡人共诧白眉郎。

()

忠义家声久,夫群更美才。

吏民愁既去,交友约重来。

别岫浮云远,征帆晓月开。

棣华同郡府,眷恋共衔杯。

()

鸟残桃见核,虫蠹叶留痕。

()

黄陵庙前班竹丛,巴邱湖上水连空。生受鹧鸪啼夜雨,生成江兔拜秋风。

()

袁梅岩,名不详。

朱熹曾荐释志南至袁处。事见《诗人玉屑》卷二○。

()

一世北斗望,千秋南海滨。文章传绝圣,政事泽时人。

姓作儿童字,心将动植驯。佛灵能有祸,终不下臣身。

()

江户旧游非梦寐,眼前雨山尝同醉。人间陵谷事堪惊,无恙吾侪默相对。

此心历劫终不改,我与乾坤孰坚脆。但持常理待无常,苍狗白衣从变态。

春申流寓忽数载,文字相娱加笃爱。君今北行何所览,阙里岱宗思一拜。

寻碑扪石或有得,吊古哀时必增慨。知君平生重忠义,邪说安能容鼠辈。

莫嗟孔氏久无徒,回首沧桑老夫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