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二节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二节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
孟子离开齐国。尹士对人说:“不知道大王不能够做商汤、武王,那是不明智呀;知道他不能,但还是来了,那是来求富贵的吧。千里迢迢来见大王,不能投合而离开,歇了三个晚上才出昼邑,怎么这样慢腾腾的?我对这种情况不高兴。” 高子把这些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那尹士哪能了解我呢?千里迢迢来见大王,是我所希望的。不能投合而离开,难道是我所希望的?我不得已啊。我歇了三个晚上才出昼邑,在我心里还是认为太快了,我心想,大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大王若是改变了态度,就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大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毅然下定决心回老家去。我虽然这么做,难道是要舍弃大王吗?大王还是足以做正事的,大王假如用我,那何止是齐国的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百姓都能得到太平。大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我天天盼望!我难道像那种小气的汉子吗?向君王进谏而不被采纳,就发怒,气呼呼地表现在脸上,一旦离开,就走上一整天,没力气了才住下来吗?” 尹士听到这些话后,说:“我真是个小人呀!”

尹士:齐国人。 干泽:求爵禄。干,求。泽,恩泽,指俸禄。 濡滞:迟滞,久留。 高子:齐国人,孟子弟子。 庶几:或许,表希冀。 浩然:水流不止的样子。 由:通“犹”。足用:足以。 悻悻(xìng xìng)然:不满貌,形容气量狭小的样子。见:现。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乘龙驾鹤不须惊,此是金丹一粒灵。

五色云龙腾海底,九回风虎到天庭。

琼花合处看壬癸,紫府交时藉丙丁。

此理要明非下士,除非名是少微星。

()

羁栖鞅掌不堪论,日罄垆头酒一尊。淮府于今辞相国,楚宫聊复酹王孙。

蘋花明月迎归棹,杨柳秋风过里门。渔父江潭如讯问,故园犹幸钓矶存。

()

人远精魂近。

寤寐梦容光。

()

柳径花台,熙熙春动,游人珥堕簪遗。枯藤到处,绿刺惹冠衣。雪后园林更好,琼作佩、香满横枝。巡檐久,留连一笑,不管午阴移。

盘洲,今雅集,皇华飞盖,挥尘迟迟。觉龟鱼增价,草木生辉。梁上不教尘落,谈文字、酒散星稀。明年好,玉津随驾,回首记襟期。

()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入商洛,

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为鸾皇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

据危阑,看浮屠双耸倚高寒,鳞鳞万瓦连霄汉。俯视尘寰,望飞来紫翠间。云初散,放老眼情无限。知他是西山傲我,我傲西山?

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洞箫歌,问当年赤壁乐如何,比西湖画舫争些个?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四海诗名播,千载谁酬和?知他是东坡让我,我让东坡?

捻冰髭,绕孤山枉了费寻思,自通仙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道梅花不要诗。休说推敲字,效杀颦难似。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

浪淘淘,看渔翁举网趁春潮,林间又见樵夫闹。伐木声高,比功名客更劳。虽然道,他终是心中乐。知他是渔樵笑我,我笑渔樵?

醉归来,袖春风下马笑盈腮,笙歌接到朱帘外。夜宴重开,十年前一秀才。黄齑菜,打熬到文章伯。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

东风微破野梅心,著骨清香已不禁。

绿剌一尖双菡子,错书小字带悬针。

()

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