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一节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一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公孙丑问道:“先生如果做了齐国的相,管仲、晏子的功业,有希望再度出现吗?” 孟子说:“你果然是齐国人,就知道管仲、晏子。曾有人问曾西说:‘您和子路相比,谁更贤能些?’曾西不安地说:‘他是先父所敬畏的人呀。’那人又问:‘那么您和管仲相比,谁更贤能些?’曾西变了脸色,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能拿我和管仲相比?管仲得到他的君王的信任是那样专一,行使国家的政权是那样长久,功业却是那样卑微,你怎么能拿我和他相比?’”孟子又接着说:“管仲,是曾西所不屑的,你以为我愿意学他吗?” 公孙丑说:“管仲辅佐其君而称霸,晏子辅佐其君而扬名。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吗?” 孟子说:“以齐国的实力推行王道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您这么说,我更糊涂了。以文王的贤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逝世,还没有能统一天下,直到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然后大大地推行王道,才统一天下。现在您把统一天下说得这么容易,那么,连周文王都不值得学习了吗?” 孟子说:“文王,怎么是能与他相比呢?从汤到武丁,贤圣的君王有六七个,天下归附于殷商久了,久了就难以改变。武丁使诸侯来朝贡,统治天下,就像玩弄于手掌之上那么轻而易举。纣离武丁不久,先王时的世家贵族、美好习俗、醇厚民风、仁惠政教,还有所留存,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都是些贤人——在共同辅佐他,所以能统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权。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属于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归纣王统治,在那种情况下,文王还只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很困难的。齐国人有句话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农具,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很利于用王道统一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没有哪一国的国土有超过方圆千里的,而现在的齐国却超过了;鸡鸣狗吠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一直到四周的边境,现在齐国有了这么多的百姓。疆土不必再扩张,百姓不必再增加,只需推行仁政就能统一天下,谁也阻挡不住啊。况且仁义的君王没有出现,这是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稀缺的:老百姓被暴政所残害,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严重的。饥饿的人,可以很容易让他吃饱;口渴的人,可以很容易让他喝足。孔子说:‘贤德的推广,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推行起仁政来,老百姓必然爱戴它,就像被倒挂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所以只要做到古人一半的事情,功业就会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如此。”

公孙丑: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弟子。 当路:指身居要职。 曾西:曾申,字子西,曾参之子。 蹵(cù)然:不安的样子。 先子:指自己已死的父亲。 艴(fú)然:生气的样子。 功烈:功业,霸业。 由:通“犹”。 百年而后崩:古代传说周文王九十七岁死,这里说“百年”,是举其成数。崩:古代称天子、王后死。洽:达到完满。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名旦,武王的弟弟。大行:指大力推行王道。 武丁:即殷高宗,盘庚的弟弟小乙的儿子,曾用兵征伐四方的部族。 微子:名启,据《左传》《史记》等书载,为纣的庶兄,《孟子·告子上》则以为是纣的叔父。微仲:微子之弟,名衍。王子比干:纣的叔父,屡次向纣进谏,为纣所杀。箕子:纣的叔父,比干被杀后,佯狂为奴,被纣囚禁。胶鬲(jiāo gé):纣王之臣。 镃(zī)基:锄头。 置邮:置、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倒悬:倒转吊起,比喻困苦。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雨中愁不出,阴黑尽连宵。屋湿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无刍怜马瘦,少食信儿娇。闻道韩夫子,还同此寂寥。

()

斋房寂寂篆烟微,忽有泥金叩竹扉。一日看花倾白下,千秋奕叶振乌衣。

弹将流水方成是,刖后连城始悟稀。最好鹿鸣歌宴罢,莫教恬澹与心违。

()

月落空阶记旧踪,谁家砧杵乱疏钟。尘心到处还多事,幽兴无时不自浓。

帐底寂寥听雨雪,樽前萧瑟对芙蓉。白头倾盖成何事,并作愁城一万重。

()

白日过驹隙,玄发成衰翁。

升天无八翼,苦志怀晨风。

晨风不可个,下界尘冥蒙。

去去藐八极,安能离彀中。

为马或为牛,吾将安适从。

()

隔夕尊前子夜歌,双珠玳瑁剔灯蛾。莺啼绮梦偏愁短,花落空庭正怨多。

忍使鹣盟随逝水,漫将鲤信阻微波。情丝百丈空牢缚,回首离亭唤奈何。

()

庭菊兼黄白,村醪杂圣贤。

微吟还自喜,不饮信徒然。

陶亮贫非病,孟嘉醒亦颠。

相看莫相夭,与尔各当年。

()

震方望欲鼌,烂然明银海。天高湛霜气,大陆澄霞彩。

方欣全赵胜,更惭魏多垒。衰谢混俗宜,飞扬雄心改。

伊昔蒙国书,时维帝元载。牧冀缺远图,家吴起深悔。

疲马良念归,长林放麋在。筹边让群乂,勤王济真宰。

挂冠亦由余,何求复何待。

()

一棹碧苍茫,蕉衫碎影凉。风音和鸟语,水色与天光。

岸老蒲根出,沙平荻笋香。蹄轮何滚滚,对面即沧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