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六节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六节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
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
鲁平公准备要外出。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请示说:“往日您外出,一定是先通知有关官员要去哪里。现在您的乘舆已准备好了,那些官员人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因此来请示。” 鲁平公说:“我要去见孟子。” 臧仓说:“您降低自己的身份主动去见一个普通人,是为什么呢?您以为他是贤人吗?礼义是由贤人做出表率,然而孟子为母亲办丧事比为父亲办丧事还隆重。您别去见他了吧!” 鲁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进宫见到鲁平公,说:“您为什么不见孟轲了?” 鲁平公说:“有人告诉我说,‘孟子为母亲办丧事的隆重超过了父亲的丧事’,所以我不去见他了。” 乐正子说:“您所说的超过,是指什么呢?是指先前为父亲办丧事用士礼,后来为母亲办丧事用大夫之礼;先前办丧事用三个鼎,后来用五个鼎吗?” 鲁平公说:“不是的,是指棺椁衣物的华美。” 乐正子说:“这不叫超过,这是前后家境贫富不同而已。” 乐正子去见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本来打算来见您的。有个受宠的近臣臧仓阻止了他,因此他终于没来。” 孟子说:“来,也许是有人促成的;不来,也许是有人阻止他。不过来或不来,并不是人力所能主宰。我不能被鲁君信用,是天意啊。姓臧的家伙怎能使我见不到鲁君呢?”

鲁平公:战国时鲁国国君姬叔,景公的儿子,前316年至前297年在位。 嬖(bì)人:指受宠的姬妾或侍臣。 乐正子:名克,孟子弟子。 后丧、前丧:孟子先丧父,后丧母。后丧指母亲的丧事,前丧指父亲的丧事。 三鼎:用三个鼎盛供品。五鼎:用五个鼎盛供品。办丧事时用三鼎是士礼,用五鼎是卿大夫之礼。 棺:内棺。椁:外棺。衣衾(qīn):装殓死者的衣被。 沮(jǔ):通“阻”。 尼(nǐ):阻止。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日照风林,扶疏动清影。磔磔好鸟鸣,微云度修岭。

徘徊望蓝田,青山见锥颖。下有如玉人,思之暗愁耿。

松竹在窗户,驯鹤舞柔颈。兀兀茅亭中,焚香瀹春茗。

长咏芙蕖诗,澄波愿千顷。

()

琼阙峨峨接太清,五云洞口问长生。欲知岭上无穷景,听取樵歌四五声。

()

几年不剪西窗烛,此日相逢如别何。冷宦莫嗟乡国远,故人今在省台多。

闽关把袂云生树,滦水维舟月满河。我尔重寻燕蓟路,凤城载酒日相过。

()

穿林踏雪觅钟声,景物逢迎步步新。随处留情随处乐,未妨聊作苦吟人。

()

去年迎客已蹒跚,今岁人扶出亦难。

堪笑此翁衰到底,重裘絮帽尚言寒。

()

郎从何处住,日过小桥东。妾舍垂杨下,春深烟雾浓。

()

天怜辙鲋嘘残湿,震奋雷霆起幽蛰。

清风入夜送雨来,大慰焦枯望霓急。

新诗如雨雨未休,相对自可忘为忧。

东皋秋稔想多秫,预期剧饮无论筹。

老蟾宿毕君知否,欲烦更问东家丘。

我今已具西归舟,会见扶桑升赤虬。

()

苔封辇路上青山,鹤驭辽天去不还。惟有银河秋月夜,鼎湖烟浪到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