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一节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一节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
齐国攻打燕国并占领了燕国。众诸侯正谋划救助燕国。齐宣王问:“诸侯中不少人正谋划攻打我(齐国),怎么办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有以七十里的地盘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但没听说有上千里的土地还惧怕别的国家。《尚书》中说:‘商汤最初征讨,是从葛国开始的。’天下人都信任他。向东方征讨,西方的部族就埋怨;向南方征讨,北方的部族就埋怨,说:‘为什么把解放我们摆在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来,就像大旱时盼望云彩。商人能继续做生意,耕田者也没被扰动。诛讨不义的君王而安抚老百姓,就像及时雨从天而降,老百姓非常喜欢。《尚书》里说:‘等待我们的君王,他来了我们才得解放!’而今燕王残害他的老百姓,大王您去征讨他,老百姓认为您将拯救他们出水深火热的困境,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您的军队。如果您杀死他们的壮年人,拘禁他们的年轻人,毁坏燕国的宗庙,拉走他们的宝器,这样做的话怎么可以呢?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疆域增加了一倍又不实行仁政,这就等于让天下处于战争状态。大王应该赶快发布命令,送还他们的老人孩子,不要运走他们的宝器,与燕国的民众商量,为他们设立新君然后撤离,那么,还是可以及时制止各国兴兵的。”

一征:即“始征”,初次出战。葛:古国名,在今河南宁陵。 面:向,作动词用。夷、狄:距王朝较远的部族,包括在所谓“四海”或“天下”之中。 徯(xī):等待。后:君。苏:更生,重新得到生命。 系累:捆绑,拘囚。 固:本来。倍地:齐国如果吞并燕国,就增加了一倍的土地。 反:同“返”,遣返。旄(mào):通“耄”,指老人。倪:幼儿,指小孩。止:停止,不移动。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初春郊甸积雪满,客子出门岐路长。征车杳杳去不息,关柳青青愁未央。

却望泰山怀故道,即归梁苑亦他乡。十年京洛交游地,日夕风烟思渺茫。

()

霜清月白酒初醒,呜咽悲笳调凤城。纱静老梅横瘦影,庭空疏竹送寒声。

羁愁多病头应白,王事关心梦不清。辗转残更眠未得,宦情争似故乡情。

()

托根一何洁,冉冉冒幽石。

不学萝与薜,攀缘走岩壁。

云埋晓愈滋,雨洗秋更碧。

移来色难改,足慰思山客。

()

霏微烟雨送秋寒,倦爱幽窗一榻閒。学语娇莺惊午梦,移床煮茗看青山。

()

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亲知。
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
几岁干戈阻路岐,忆山心切与心违。
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

天涯一归客,海内两知音。万古泉声在,应知此老心。

()

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待得至公搜草泽,
如从平陆到蓬壶。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
蒙楚数疑休下泣,师刘大喝已为卢。人间灰管供红杏,
天上烟花应白榆。一字连镳巡甲族,千般唱罚赏皇都。
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退愧单寒终预此,
敢将恩岳怠斯须。

()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