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七节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七节
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
孟子拜见齐宣王,对他说:“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说国中有高大久远的树木,而是说有历代能为国家建立功勋、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大臣。可是大王现在连真正亲近的臣子都没有,过去提拔的,现今都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齐宣王说:“我应该如何识别一个人没有才能而不用他呢?” 孟子说:“国君选拔贤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将原本地位低的人,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将原本关系疏远的提拔到关系亲近的人之上,这能够不慎重吗?左右近臣都说贤能的人,还不能任用。朝中大夫都说他贤能,也不行。全国人都说他贤能,再去考察他是否真的贤能。若真的贤能,就任用他。(那么,)左右近臣都说某人不行,不要轻易听信。朝中大夫都说他不行,也不要听信。国内的人都说他不行,就考察一下实际情况。若果他真的不行,就罢免掉。左右近臣都说这人该杀,不要听信。朝中大夫都说他该杀,也不要听从。国内的人都说他该杀,就去考察实情,发现真的该杀,再把他杀掉。所以说,这是国全国人民杀了他呀。能够明白这样做,就能成为百姓的父母(君王)了。”

故国:有历史的旧国。乔木:久经年代的高大树木。世臣:世世代代和国家有密切关系的大官僚家族。 亲臣:可以亲近信任的臣僚。进:进用。亡:去位,去国,被扔弃。 逾:越过。戚:亲近。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锦野重来已秀葽,雨肥梅杏粉痕销。

晚山四面子规叫,晓树一声婆饼焦。

耐久交当如水淡,惯游身亦似蓬飘。

老莺不省春归久,犹自教雏学徙乔。

()

中峰旧名刹,每到竟忘还。

泉泻岩千折,云分屋半间。

松枯知寺古,田少觉僧闲。

师去因怀古,诗成未解颜。

()

交游海内几贤豪,薄宦空惭老二毛。有客江湖时浪迹,宜人风月纵濡毫。

少微星远临槃涧,钟阜云深隐法曹。倒屣未知重会处,出郊宁复赋千旄。

()

云卧双峰祇对亭,黄尘萦拂玉梅惊。春风一棹归来早,谁作窗间拥鼻声。

()

莫须弹铗叹无鱼,自爱山东构草庐。雨后乱蛙生敝灶,秋深落叶伴闲居。

身随老圃偏能惯,论学潜夫愧不如。故人休讶无相讯,中散从来懒作书。

()

圣代文明盛,薰风禁篽开。温纶宣玉阙,彩仗莅仙台。

捧日弹冠庆,承恩珥笔陪。荣光浮太液,瑞霭接蓬莱。

漾楫清荷里,维舟翠荻隈。华班佳树下,珍膳御厨来。

散步通璇圃,环池藉绣苔。香分天禄札,文待孟坚才。

湛露沾天泽,需云挹帝杯。炉烟临水泛,苑鸟隔花催。

纳卷劳询问,随人赐剪裁。重闻申巽命,窃幸荷深培。

顾分弥知惕,扪衷敢自猜。抒诚盟夙夕,秉训凛昭回。

永戒虚憍习,期殚樗栎材。皇仁逾海岳,何以效涓埃。

()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

六篇高论吐虹霓,报罢扁舟击汰归。地上麒麟须远到,天边鹰隼且卑飞。

秋来苕下醪醅熟,寒去江头脍缕肥。莫叹隋和犹未售,玉蟾濡翰待君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