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三节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三节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8],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
齐宣王问道:“同邻国交往有原则吗?” 孟子答道:“有。只有仁的人能以大国服侍小国,所以商汤服侍葛伯,周文王服侍昆夷。只有聪明的人能以小国服侍大国,所以周太王古公亶父服侍獯鬻,勾践服侍吴王。以大国服侍小国的,是乐安天命的人;以小国服侍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乐安天命者保有天下,敬畏天命者保有自己的国家。《诗经》说:‘敬畏上天的威严,于是保有这国家。’” 宣王说:“讲得太好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 孟子答道:“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大王请把它(小勇)扩大开去! “《诗经》上说:‘周文王勃然发怒,于是整肃部队,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增我周朝的威福,以此报答天下的期望。’这就是文王的勇武。文王一怒而安定了天下的百姓。 “《尚书》上说:‘上天降生万民,为他们设君主,立师长,要他们协助上天爱护百姓,天下有罪和无罪的,都有我在(处罚或安抚他们),天下谁敢超越它的本分?’有一个人横行天下,武王就感觉到耻辱。这就是武王的勇武。而武王也是一怒就安定了天下的百姓。如果现在大王也一怒就安定天下的百姓,那么百姓还唯恐大王不喜欢勇武呢!”

汤事葛:详见《滕文公下》第五章。葛,商的邻国。 昆夷:又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太王事獯鬻(xūn yù):详见本卷第十五章。太王,即周部族首领古公亶父,文王的祖父。獯鬻,即猃狁(xiǎn yǔn),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天:理,天理,天命。乐天:自然合理。畏天:不敢违理。 《诗》:指《诗经·周颂·我将》篇。于时:于是。引诗见《诗经·周颂·我将》,是一篇祭祀上天和周文王的诗。 《诗》:指《诗经·大雅·皇矣》篇。王:指周文王。爰:于是。以遏徂莒:遏,阻止。莒(jǔ),《诗经》作“旅”,指入侵来犯密国的部队。笃:厚,指增添。祜(hù):福。以上引诗见《诗好·大雅·皇矣》,这首诗主要写文王伐崇、伐密的功绩。 书:指《尚书》,此段见《尚书·周书·泰誓上》。 一人:指商纣王。衡:同“横”。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玉盌从兹閟,铜台空自寒。分香留故爱,同辇罢新欢。

急管销魂易,轻丝续命难。何因作云雨,彷佛梦中看。

()

伏阴固当奋,亢阳乃逾缅。嘈嘈蟪蛄鸣,树杪风不展。

上天收雷雨,万物沮沾洗。推案忽大叫,蓐驭何时返。

赤日厚地裂,挥汗无晨晚。古时有虞舜,弹琴理骄蹇。

轩辕制六律,四序无乖舛。何当挽二圣,吾欲遂仰偃。

()

粪埽堆头拾得来,花前不觉笑颜开。

灵山写作送行句,留与丛林作祸胎。

()

渔翁再到景应非,围绕藤萝荫钓矶。是雪是花群目想,和烟和雨一帆飞。

萧萧故垒秋多感,鸭鸭言禽㬉惯依。凌水有人搴作絮,哀鸿遍野正无衣。

()

雪压狐裘醉玉京,夜闻歌吹到天明。

寒窗病起今头白,始听春簪食叶声。

()

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髡。

不肯惺惺骑马回,玉山知为玉人颓。

紫云有语君知否,莫唤分司御史来。

()

泉声日琮琤,泉水深浩渺。可爱主人心,亭中狎鸥鸟。

()

细诵台州句,湖边草舍幽。好山来竞秀,清濑与争流。

吏可供书札,儿能伴校雠。小窗谁共此,唯有夕阳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