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注释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徐锡麟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猜你喜欢

十篇妙唱贲幽光,秀韵凌虚桂影晾。

玉牒秩宗徽誉著,银钩挥翰麝煤香。

风兼远水痕成理,月入霜筠影自长。

铜雀春深知有以,典刑终合头孙郎。

()

二十年前,恍然如昨,初过君家。爱门对青山,桥横绿水,一川乔木,数里烟霞。

白发而翁,红颜阿姊,予亦青衿鬓似鸦。到而今,追寻往事,何限堪嗟。

京麈荏苒年华。但明发、趋朝暮放衙。谩玉带麟袍,彤闱紫阁,门施长戟,路拥新沙。

桑梓关心,风波激目,安得山巅与水涯。挥彩毫,写清词一曲,相送归槎。

()

浪子由来苦,行人大抵劳。山云低压帽,溪雨恶侵袍。

欲得恣心意,除非伐顶毛。将鸥与鹜比,毕竟是谁高。

()

胡姬十五堪当垆,美酒青丝白玉壶。君但携来成一醉,知他谁是霍家奴。

()

汉宅规模壮,周都景命隆。西宾让东主,法驾幸天中。

太史占星应,春官奏日同。旌门起长乐,帐殿出新丰。

翕习黄山下,纡徐清渭东。金麾张画月,珠幰戴松风。

是节严阴始,寒郊散野蓬。薄霜沾上路,残雪绕离宫。

赐帛矜耆老,褰旒问小童。复除恩载洽,望秩礼新崇。

臣忝承明召,多惭献赋雄。

()

草堂睡起怜孤影,忆到增城莫可寻。杜宇年年枝上血,鹡鸰夜夜梦中心。

剑同王气沉秋水,星暗流云失羽林。鼙鼓中原睢泪尽,不堪风雨独哀吟。

()

非存骄謇心,非徼正直誉。浩然方寸閒,自有太高处。

平生少偕合,举足逢怨怒。礼义初不愆,谤讪亦奚顾。

孔子自知命,桓魋非所惧。孟轲本不逢,岂为臧氏沮。

天命有穷达,人情私好恶。以此常泰然,不作身外虑。

()

寒日迫县车,寸阴老愈惜。晨趋理公务,暮返亲坟籍。

究往发孤愤,思来抱深惕。理惬复相忘,神劬聊一息。

湛然拥襟坐,栩栩鼻端白。千龄与化终,不朽在方策。

圣哲有明训,学道庶自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