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第九品 · 一相无相分

金刚经 · 第九品 ·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就是虚幻的佛法。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须陀洹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须陀洹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叫做初入圣如来因地道之流,而实际上并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须陀洹。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还须要一往天上,一来人问才能成就,而实际上并无往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不必再来欲界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来,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闻佛声教而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圣人,能作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任何什么,可以名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得到阿罗汉道了。”那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佛说我没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经证得一切寂然平等的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但我不作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认为自己已得阿罗汉道,世尊就不说我须菩提是喜欢无诤行的修行人。虚幻中的事,什么也没有,我须菩提实在没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须菩提善欢无诤行”。

须陀洹(huán):梵语音译,“洹”读作“还”。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是小乘初、二、三、四果罗汉位,又叫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和阿罗汉果,即小乘修行的四个阶段,四种境界。 色、声、香、味、触、法:佛教所谓六尘,犹如尘土一样污染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斯陀含:前人解释说:“问第二果,斯陀含者,是渐修精进之行,修无漏业,念念不住六尘境界,然终未有湛然清净之心。” 阿那含:前人解释说:“第三果阿那含者,已悟人法俱空,渐修精进,念念不退菩提之心。” 阿罗汉:前人解释说:“问第四果阿罗汉者,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实无有法者,谓无烦恼可断,无贪嗔可离,情无逆顺,境智俱亡。” 我人众生寿: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诤三昧:无诤即物我两忘而不争竞不生烦恼。三昧又叫三摩地、正定、正受等,指一种专注的静思修行境界。 阿兰那:梵语,即无诤。乐阿兰那者,即得到了无诤三昧的人。

猜你喜欢

踏遍好山水,奇光惬清节。饱饫烟霞气,溶溶一腔雪。

摩挲三尺剑,尚带焉耆血。回首誓师时,浩歌声激烈。

迸入五色肠,翻觉八叉拙。迩来染翰余,泊然味禅悦。

()

丹青妙手数金昆,断素零缣世共珍。只惜临风潇洒意,联床雨夜未传神。

()

漠漠凝尘掩镜台,药烟如雾梦初回。扃鱼影里窥花尽,惊鹊林中觉月来。

故里信疏抛旧翰,夜窗语冷见残杯。长卿亦有怀乡恨,百日青琴欲上苔。

()

病起初逢月,云开哎亦开。云随残闷去,月逐好怀来。

地叶凝清露,新香泻绿醅。冶心虽校浅,仍是欲然灰。

()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

暝暝溪路转,初月隐林间。

孤灯在深竹,清流影前山。

倚树露欲滴,扣门僧正闲。

宿好雅相得,明发何能还。

()

姮娥天上,恰晚妆添罢,更临瑶阙。四十七年才又见,闰了中秋佳节。

再泻金波,重悬晶饼,分外铺晴雪。广寒宫殿,依然翠锁齐掣。

可惜耿耿孤光,萧萧夜景,纵好成虚设。赢得冰轮圆两度,多照一番华发。

万里乡愁,五更寒信,幽恨凭谁说。停杯南望,山中丛桂应发。

()

破山之麓兴福寺,庭有双珠树。状为缨络抱佳趣,上有虬干干青云,下有垂条苍苍拂行路。

传闻植自齐梁间,龙山北涧诗未删。名贤新声更间起,野人对此怡心颜。

兹树笃生有妙理,左兮开花右结子。山鸟不敢巢其巅,猿猱鼷鼠不敢穴其里。

岂曰硕果宜留存,天地亦若为尔培灵根。或欲斩其根,披其枝,当风杂叠摧烧之。

树若有灵听我前致词,泰山山头千尺松,只今已受秦皇封。

斧斤柯石遍海内,尔树安得仍以不材终。君不见七星坛前七株桧,昭明手泽今何在。

又不见三峰数仞丹桂花,可怜劖削无萌芽。万物成毁固有数,生无挂碍死无怖。

尔住四高僧前千百年,闻吾此言当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