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宋代。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西湖:指颍州西湖。
坞:湖岸凹入处。
汀:水中洲。
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芰:即菱。
此词为作者于熙宁五年(1072)退居颍州时所作。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云埋月缺晕寒灰,飙发齐如巨象豗。纵勇万川冰柱立,纷披千障土囊开。
鲁门未怪爰居至,郑圃何妨禦寇来。终夜不眠谁与共,坐忘唯有一颜回。
次韵耿天骘大风。宋代。王安石。 云埋月缺晕寒灰,飙发齐如巨象豗。纵勇万川冰柱立,纷披千障土囊开。鲁门未怪爰居至,郑圃何妨禦寇来。终夜不眠谁与共,坐忘唯有一颜回。
又踏君山路,来驱陌上尘。
江仍旧时面,我是去年人。
爱听松声古,休催柳色新。
片云衔落日,梅与月争春。
山亭。宋代。钱厚。 又踏君山路,来驱陌上尘。江仍旧时面,我是去年人。爱听松声古,休催柳色新。片云衔落日,梅与月争春。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听尹鍊师弹琴。唐代。吴筠。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汤汤南溟,百川所潴。有赫其灵,有严其居。神宅于幽,诚格者应。
其应维何,皇帝仁圣。幢旄鼓铙,畴往祇祠。揭揭程公,神之听之。
祀事之既,神明欢喜。飙驰龙翔,一息万里。衍涸濡焦,既盈既优。
庙社亿年,血食均休。
祠南海神。宋代。陈之方。 汤汤南溟,百川所潴。有赫其灵,有严其居。神宅于幽,诚格者应。其应维何,皇帝仁圣。幢旄鼓铙,畴往祇祠。揭揭程公,神之听之。祀事之既,神明欢喜。飙驰龙翔,一息万里。衍涸濡焦,既盈既优。庙社亿年,血食均休。
忆过都昌道,民风厚且淳。苏山明浦溆,彭蠡枕城闉。
父老争留霸,朝廷许借恂。二松哦且遍,满县李桃春。
都昌丞洪宗杰秩满邑民诣阙愿留因升县令。宋代。王绅。 忆过都昌道,民风厚且淳。苏山明浦溆,彭蠡枕城闉。父老争留霸,朝廷许借恂。二松哦且遍,满县李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