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鹓雏

姚鹓雏

姚鹓雏(1892-1954),原名锡钧,字雄伯,笔名龙公。松江县人,家住西门外祭江亭西。近代文学家。在京师大学堂学习,师事林纾(琴南),为文婉约风华。又善诗词,与同学林庚白齐名,曾刊有《太学二子集》。好杂览,常向图书馆借书。生活放达不拘。
►(173篇诗文) 

人物生平

  幼时迟钝,读书常不熟。至十三、四岁开窍,下笔千言立就;应童子试,得第一名。入松江府中学堂,博闻强记,好学不倦。毕业时,松江府知府戚扬亲临监考,于国文试场见其再取试卷,问其故,答以文章未完,须续写。戚扬阅其卷,大为称赏。毕业后,拟投考京师大学堂,其父不许,要他习商。戚扬就以“父母在,不远游”为题以试。鹓雏援笔即成,却于题外“游必有方”加以发挥。戚扬认为才气横溢,宜予深造,力助其行。

  在京师大学堂学习,师事林纾(琴南),为文婉约风华。又善诗词,与同学林庚白齐名,曾刊有《太学二子集》。好杂览,常向图书馆借书。生活放达不拘。

  辛亥革命后,学堂解散,南归。加入南社,为该社“四才子”之一,诗词誉满东南。曾与社友陈匪石组织“七襄社”,编《七襄》刊物;还与高吹万、姚石子等发起创建“国学商兑会”参加编辑《国学丛选》,该刊物被称为松江派刊物。后得陈陶遗介绍,任上海《太平洋报》编辑。后又改任《民国日报》编辑。

  民国7年(1918年)春,应聘赴新加坡《国民日报》馆任职。半年后,因纵酒得失眠症转剧,乃回国。此后,历任上海《申报》及《江东》、《春声》等杂志编辑,经常发表小说、诗、词,蜚声当时。才思敏捷,能日写数千言,各体无不工妙,被称为“松江才子”。兼工书法,常乘兴挥毫,得者宝之。

  民国14年,任江苏省长陈陶遗秘书。嗣后,历任江苏省教育厅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秘书等职,虽入官场,但不同流合污。从政之余,先后在东南大学、河海工程学院、南京美专、江苏医政学院等校兼课,主讲国文。抗战爆发,挈眷内迁入蜀,任监察院主任秘书。抗战胜利,递补为监察委员。

  解放后,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旋由松江专区领导推荐,出任松江县副县长,为桑梓服务,推心置腹,襄赞擘划,多所建树。1954年,患胃溃疡,误断为胃癌,妄施手术;继又罹胆石症,不愿再开刀而卒。

相从几杖。海日江云瞻气象。独殿词场。楚泽东篱并一芳。

平生低首。欣赏不辞倾斗酒。神理绵绵。索解何须待郑笺。

()

江南好。处处夕阳多。仓卒寒潮沉铁锁,周遭蔓草卧铜驼。

去国意如何。

()

冰绡六尺番风起,繁英便如潮怒。细染蓉砂,轻钩设墨,活色生香无数。

绵联岁序。讶秋菊春兰,并时娇姹。艳雪蕉阴,却思摩诘画中句。

丹青驰誉不朽,夜灯槃礴顷,遥念风度。舞裥留仙,冰奁写影,消得情怀如许。

良工最苦。恨春色三分,旋成尘土。貌取娉婷,断缣堪万古。

()

疏影倚春寒。闲飐屏风玉漏残。漫拟小红桃杏色,谁看。

强学时妆转觉难。

香雪海漫漫。归去江南认故山。只恐他时还忆着,前欢。

酒污罗裙泪有斑。

()

惨碧蕉林初过雨。野葛齐纨,时有清风度。眉月窥人低绮户。

海天小阁浑无暑。

开遍庭前招隐树。道是中秋,恰是春光暮。春水方生君可去。

鸥边梦熟江南路。

()

江南好,父老望霓旌。櫜鞬三千齐射日,横磨十万快屠鲸。

东海始销兵。

()

脱叶嘶风,远芜沉雨,秋已如此。藓径螀吟,蕉窗漏静,一片凉侵袂。

姮娥消瘦,相依青女,妆薄恁禁憔悴。透棂纱、烟浮滟烛。

离愁暗沁芳蚁。

莼乡梦到,露葭苍白,回入扁舟天地。罗縠空明,瑶篸倒影,千尺涵颓翠。

澄澄碧落,琼楼玉宇,那许淡云轻缀。沧江晚、深丛数点,蓼花吐绮。

()

人生万事云烟去。催迫成迟暮。岂如过眼有烟云。却仗烟云供养寿松筠。

吉光片羽休论价。轶事犹堪话。云山变幻自无穷。谁识寒梅苦雪是春风。

()

迟日轻阴半过春。石泉槐火一番新。丝丝柳陌惹闲尘。

啼梦流莺空琐屑,定巢社燕故纷纭。绿芜尽处下斜曛。

()

辛姜一手阳春曲。咫尺便看追玉局。兴来平地看青春,诗人空肠宜萼绿。

君词多骨吾多肉。瘦硬通神君所独。舆君同合字臞仙,昔有吴侬歌裂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