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议对。南北朝。刘勰。“周爰咨谋”,是谓为议。议之言宜,审事宜也。《易》之《节卦》∶“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周书》曰∶“议事以制,政乃弗迷”。议贵节制,经典之体也。 昔管仲称轩辕有明台之议,则其来远矣。洪水之难,尧咨四岳,宅揆之举,舜畴五人;三代所兴,询及刍荛。春秋释宋,鲁桓预议。及赵灵胡服,而季父争论;商鞅变法,而甘龙交辩:虽宪章无算,而同异足观。迄至有汉,始立驳议。驳者,杂也,杂议不纯,故曰驳也。自两汉文明,楷式昭备,蔼蔼多士,发言盈庭;若贾谊之遍代诸生,可谓捷于议也。至如吾丘之驳挟弓,安国之辩匈奴,贾捐之之陈于珠崖,刘歆之辨于祖宗:虽质文不同,得事要矣。若乃张敏之断轻侮,郭躬之议擅诛;程晓之驳校事,司马芝之议货钱;何曾蠲出女之科,秦秀定贾充之谥:事实允当,可谓达议体矣。汉世善驳,则应劭为首;晋代能议,则傅咸为宗。然仲瑗博古,而铨贯有叙;长虞识治,而属辞枝繁。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剪,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所以敬慎群务,弛张治术。故其大体所资,必枢纽经典,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又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必练于兵,佃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环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设得其理,亦为游辞所埋矣。昔秦女嫁晋,从文衣之媵,晋人贵媵而贱女;楚珠鬻郑,为薰桂之椟,郑人买椟而还珠。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存于兹矣。 又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说也。言中理准,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古者造士,选事考言。汉文中年,始举贤良,晁错对策,蔚为举首。及孝武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观晁氏之对,验古明今,辞裁以辨,事通而赡,超升高第,信有征矣。仲舒之对,祖述《春秋》,本阴阳之化,究列代之变,烦而不慁者,事理明也。公孙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所以太常居下,而天子擢上也。杜钦之对,略而指事,辞以治宣,不为文作。及后汉鲁丕,辞气质素,以儒雅中策,独入高第。凡此五家,并前代之明范也。魏晋以来,稍务文丽,以文纪实,所失已多。及其来选,又称疾不会,虽欲求文,弗可得也。是以汉饮博士,而雉集乎堂;晋策秀才,而麇兴于前,无他怪也,选失之异耳。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王庭之美对也。难矣哉,士之为才也!或练治而寡文,或工文而疏治。对策所选,实属通才,志足文远,不其鲜欤! 赞曰∶ 议惟畴政,名实相课。断理必刚,攡辞无懦。 对策王庭,同时酌和。治体高秉,雅谟远播。
宜:合理。 “周书”三句:《尚书·周官》有“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的话。 体:体制,指要求。 洪水之难:相传唐尧时洪水的灾难。 尧咨四岳:《尚书·尧典》有尧就洪水为灾向四岳咨询商议的记载。咨:和人商议。四岳:四方诸侯的首领,尧问四岳治理洪水的人选。 宅:处在。揆:度量,度量人选。宅揆之举:举荐政务官。畴:谁,问谁可任。朝臣向舜推举禹、弃、契、皋陶、垂五人。《尚书·舜典》中有“舜畴五臣”的记载。 刍荛(chú ráo):打柴者,指老百姓。 鲁僖预议:鲁僖公参与议论释放宋襄公的事。预:同“与”,参与。 “赵灵胡服”二句:《史记·赵世家》载,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服装,改穿胡人服装,便于骑射,他的叔父公子成反对,展开了争辩。赵灵,赵武灵王。季父,即叔父公子成。 宪章:法制,指写“议”的法则。无算:无数,指多。 楷式:典范。 发言盈庭:发言之声满朝廷。见于《诗经》。盈,满。 “吾丘”句:《汉书·吾丘寿王传》载,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上书主张禁民携带gōng弩,吾丘寿王认为使民不能自救而废弃学弓箭,不方便,所以反对这一主张。 贾捐之:《汉书·贾捐之传》载,汉元帝元年,珠崖郡反叛,出兵镇压结果却反叛更多,于是贾捐之主张放弃,元帝听从了他的主张。珠崖,今海南地区。 刘歆之辨:《汉书·韦玄成传》载,博士认为,汉武帝庙已过五世应毁,不宜为汉武帝建立宗庙,认为不能把他和祖宗并列祭祀。刘歆认为武帝功大,称世宗,不宜毁,哀帝听从了他,驳斥了这种主张。 张敏:《后汉书·张敏传》载,汉章帝时人们认为杀了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不死,后来据此制定了《轻侮法》。张敏上奏议否定了《轻侮法》。 校事:刺探官民隐私的小吏,随便抓人加刑,罪名昭著,程晓于是上书主张取缔校事官职。 何曾:西晋人。《晋书·刑法志》说何曾认为妇女未嫁时,父母有罪应从罪,但是出嫁以后,不应该受母家牵连办罪,于是改定刑律。蠲:免除。 秦秀:西晋人。贾充:西晋武帝时官至尚书令,专以谄媚取容。《晋书·秦秀传》载,贾充子死后,用外孙继承其子,违反礼制。秦秀建议定贾充的谥号为荒。 傅咸:字长虞,善为奏议谏书。 断议:指陆机论《晋书》的断限。 明用稽疑:见于《尚书·洪范》。稽疑,考查疑点。 资:凭,依。 实:典故史实。 郊祀:祭祀。郊:祭天。 戎事:军事。 田:耕田。 辨洁:辨析明洁。 穿凿:牵强附会。 摈:遗弃、排除。 “秦女嫁晋”三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秦君嫁女与晋公子,穿文绣衣的陪嫁女七十人,晋人爱陪嫁女儿贱秦君女。文衣,纹彩华丽之衣。媵(yìng),陪嫁的女人。 末:指“议”的形式。本:指“议”的内容。 射策:汉代取士的考试制度之一。主试者将疑难题写在很多的简册上,把题目遮住然后由应试者自己取答。 射侯:射箭靶。侯,射布,张挂以受矢,即箭靶。 选事:考试才学。考言:考试辞令。 晁错对策:指晁错的《贤良文学对策》,是汉文帝选拔人才所作,在参加对策的百余人中最好。 孝武:汉武帝。 旁求:广求。俊乂:杰出人才。 甲科:汉代射策,按试题大小、难易分甲乙科。 赡:富。 征:证验。 祖述春秋:宗祖阐述《春秋》之学,即儒家之学。 烦:烦琐。恩:乱。 “太常居下”二句:《汉书·平津侯传》:公孙弘被推荐对策,作对策者有百余人。太常官将他的对策列为下等。汉武帝看后,将其升为第一。擢,提升。 杜钦:西汉文人。作有《举贤良方正对策》和《白虎殿对策》。 鲁丕:东汉文人,其《举贤良方正对策文》主张“从民之所欲,除民之所恶”,所以称为“儒雅”。 纪:记述综理。 “汉饮博士”二句:《汉书·成帝纪》:成帝命博士行饮酒礼,有野鸡飞来停在堂上叫,当时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但这与选举人才无关,这里只是用来作对偶。雉,野鸡。 密:密切,结合。 迂缓:濡滞、徐舒。 恢恢:广大的样子。 志足文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足,成。 鲜:少。 畴:同“筹”,谋划。 课:考核。 和:应和。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鵷班新谒紫宸回,鱼佩初迎幕府开。
百里故乡同昼锦,一年和气自春台。
甘棠政美无留颂,泮水功成有异才。
他日听传公不老,定知曾见武夷来。
寿张守。宋代。赵彦端。 鵷班新谒紫宸回,鱼佩初迎幕府开。百里故乡同昼锦,一年和气自春台。甘棠政美无留颂,泮水功成有异才。他日听传公不老,定知曾见武夷来。
忆昔衣冠侍帝庭,常陪鹓侣翥仙冥。张骞银汉通牛斗,方朔金门隐岁星。
鳷鹊吟诗宫月白,凤皇传诏御烟青。梦回髣髴钧天奏,肠断萧条海角亭。
春兴 其四。明代。杨慎。 忆昔衣冠侍帝庭,常陪鹓侣翥仙冥。张骞银汉通牛斗,方朔金门隐岁星。鳷鹊吟诗宫月白,凤皇传诏御烟青。梦回髣髴钧天奏,肠断萧条海角亭。
春风吹绿满平芜,路入粱溪水驿纡。山色宛同乡国好,泉声还似旧时无。
愁听子夜啼乌鹊,怕说寅年足虎貙。欲问元戎驻兵地,沙边烟雨总模糊。
过无锡有感。清代。翁心存。 春风吹绿满平芜,路入粱溪水驿纡。山色宛同乡国好,泉声还似旧时无。愁听子夜啼乌鹊,怕说寅年足虎貙。欲问元戎驻兵地,沙边烟雨总模糊。
我爱青山欲归去,偶见生绡喜还住。层峦叠嶂远冥濛,旭日东生光采注。
帘阴微闪数枝丹,疑是岩前半开树。晴岚晓翠千万重,一览底须携杖屦。
郭生十年不相见,笔意从容入天趣。青田道人如瘦鹤,能跨生驹穷海岳。
何如挂此素壁间,终日焚香相对閒。政尔胸中有丘壑,乌帽黄尘漫飘泊。
向来山中我醉眠,白云孤飞兴悠然。清幽到处画不出,自遣数语人间传。
题赵虚一山水图。元代。贡奎。 我爱青山欲归去,偶见生绡喜还住。层峦叠嶂远冥濛,旭日东生光采注。帘阴微闪数枝丹,疑是岩前半开树。晴岚晓翠千万重,一览底须携杖屦。郭生十年不相见,笔意从容入天趣。青田道人如瘦鹤,能跨生驹穷海岳。何如挂此素壁间,终日焚香相对閒。政尔胸中有丘壑,乌帽黄尘漫飘泊。向来山中我醉眠,白云孤飞兴悠然。清幽到处画不出,自遣数语人间传。
天风吹我上崔鬼,冻面渍尘亦快哉。
止水泓澄金镜净,远峰罗列画屏开。
幽奇定有神仙到,阴怪从教俗子咍。
莫道此中无胜概,会看变化起风雷。
闰八月望日登青阳峰观可玉所得天池之胜。宋代。徐瑞。 天风吹我上崔鬼,冻面渍尘亦快哉。止水泓澄金镜净,远峰罗列画屏开。幽奇定有神仙到,阴怪从教俗子咍。莫道此中无胜概,会看变化起风雷。
东海潮来月上弦,崆峒抚罢静诸天。西池一宴无消息,替管桃花五百年。
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 又成一诗 其二。清代。龚自珍。 东海潮来月上弦,崆峒抚罢静诸天。西池一宴无消息,替管桃花五百年。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中流卧、浮烟艇。
可惜瑶台路迥。抱凄凉、月中难认。相逢还是,冰壶浴罢,牙床酒醒。步袜空留,舞裳微褪,粉残香冷。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
水龙吟(白莲)。宋代。王沂孙。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想飘然一叶,飕飕短发,中流卧、浮烟艇。可惜瑶台路迥。抱凄凉、月中难认。相逢还是,冰壶浴罢,牙床酒醒。步袜空留,舞裳微褪,粉残香冷。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
昨见文节桥亭砚,却思玉带生未见。悠悠人海人岂知,岂知信国砚在斯。
二公英灵亘天壤,相友相于日来往。二砚相望五百年,嘉会之礼无因缘。
得邀谢砚访文砚,是有鬼神非偶然。文山砚在叠山右,端州洵坚歙不后。
此几此几逢今辰,此堂此堂记春昼。炷香敬为双忠悲,再拜恭惟两丈寿。
丹心诗未题零丁,伯颜兵未趋皋亭。公方性豪厚奉己,砚亦务寡稀劳形。
转茶坂头初旅食,建阳市上罕交识。公祇麻衣哭向东,砚应黧面愁古北。
何荣何悴贞节同,见二砚不见二公。墨而拓铭即钟鼎,匣而分手仍萍蓬。
堂闲几净意缱绻,一片清气留虚空。
二砚歌。清代。钱载。 昨见文节桥亭砚,却思玉带生未见。悠悠人海人岂知,岂知信国砚在斯。二公英灵亘天壤,相友相于日来往。二砚相望五百年,嘉会之礼无因缘。得邀谢砚访文砚,是有鬼神非偶然。文山砚在叠山右,端州洵坚歙不后。此几此几逢今辰,此堂此堂记春昼。炷香敬为双忠悲,再拜恭惟两丈寿。丹心诗未题零丁,伯颜兵未趋皋亭。公方性豪厚奉己,砚亦务寡稀劳形。转茶坂头初旅食,建阳市上罕交识。公祇麻衣哭向东,砚应黧面愁古北。何荣何悴贞节同,见二砚不见二公。墨而拓铭即钟鼎,匣而分手仍萍蓬。堂闲几净意缱绻,一片清气留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