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杂文。南北朝。刘勰。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辩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文。及枚乘攡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扬雄覃思文阁,业深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其辞虽小而明润矣。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自《对问》以后,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班固《宾戏》,含懿采之华;崔骃《达旨》,吐典言之裁;张衡《应间》,密而兼雅;崔寔《答讥》,整而微质;蔡邕《释诲》,体奥而文炳;景纯《客傲》,情见而采蔚:虽迭相祖述,然属篇之高者也。至于陈思《客问》,辞高而理疏;庾敳《客咨》,意荣而文悴。斯类甚众,无所取才矣。原夫兹文之设,乃发愤以表志。身挫凭乎道胜,时屯寄于情泰,莫不渊岳其心,麟凤其采,此立体之大要也。 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采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馀家。或文丽而义暌,或理粹而辞驳。观其大抵所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穷瑰奇之服馔,极蛊媚之声色。甘意摇骨髓,艳词洞魂识,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子云所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群,而意实卓尔矣。 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类聚有贯,故不曲述也。 赞曰∶ 伟矣前修,学坚才饱。负文馀力,飞靡弄巧。 枝辞攒映,嚖若参昴。慕颦之心,于焉只搅。
术:艺,才能。 藻:文采。 辞:唐写本作“辩”。指善于言辞。气:气质。 苑囿(yòu右):聚养花木禽兽的园林,这里作动词用,指掌握,驾驭。 殊致:指达于不同的成就。 宋玉:战国时楚国作家。 负俗:才高者为世俗所讥。 《对问》:指宋玉的《对楚王问》,载《文选》卷四十五。《对楚王问》中说,楚襄王问宋玉:“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本文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申:陈述。 寥廓:空阔。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把自己比作凤凰等,可上击九千里而翱翔太空。 之:唐写本作“文”,译文据“文”字。 枚乘:字叔,西汉作家。摛(chī吃):发布。 《七发》用问答的形式讲七件事。枚乘以后,傅玄、曹植、陆机等摹仿这种形式的很多,形成汉魏以来常用的一种文体。《七发》载《文选》卷三十四。 腴(yú于):肥美,这里指美好的文采。云搆:形容作品的大量出现。搆:同构。 夸:华。风骇,如风之四起。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协风傍骇”,李善注引《广雅》:“骇,起也。”“协风傍骇”即和风四起。 七窍:七孔,指人的二眼,双耳,两个鼻孔和口。刘勰把“七发”和“七窍所发”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含混的说法,《七发》和“七窍”无关。 始邪末正:邪,指《七发》的前几段所讲音乐的动听,酒食的甘美等;正,指最后所讲“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的“要言妙道”。 膏粱之子:贵族子弟。膏粱:肥肉美谷,喻指珍贵食物的享受者。 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覃(tán谈):深。文阔:应作“文阁”。文阁指汉代藏典籍的天禄阁,扬雄曾在天禄阁校书。 业:职,引申为擅长。综述:著述,指扬雄写《太玄》、《法言》。 肇(zhào照):始。《连珠》:扬雄所作《连珠》,今不全,《全汉文》卷五十三辑得数条,连珠是连贯如珠的意思,这种文体多用比喻来表达意旨。 暇豫:闲乐。这里有以写作来消遣的错误看法。末造:后期,这里是比喻文体的末流。 东方朔:字曼倩(qiàn欠),西汉作家。 《客难》:指东方朔的《答客难》,载《汉书·东方朔传》、《文选》卷四十五。 慰志:《汉书·东方朔传》说,东方朔因为位卑,久不被重用,便“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写了这篇《答客难》。 疏:粗略。辨:辨析。 《解嘲》:也是问答体。文中自设有人嘲笑扬雄忙于写《太玄经》而官位不高,因而对此进行解答。文存,载《汉书·扬雄传》、《文选》卷四十五。 谐谑(xiéxuè斜血):诙谐,嘲笑。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宾戏》:指班固的《答宾戏》。宾:假设的宾客。文存,载《汉书·叙传上》、《文选》卷四十五。 懿(yì意):美好。 崔骃(yīn音):字亭伯,东汉作家。《达旨》:也是问答体,载《后汉书·崔骃传》。 典:常道。裁:体制。 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应间》载《后汉书·张衡传》。间(jiàn见):缝隙,这里指挑毛病的人。 崔实:应为“崔寔”,字子贞,崔骃的孙子,东汉作家。《客讥》:崔寔有《答讥》,见《艺文类聚》卷二十五。 整:整饬(chì赤),齐整。 蔡邕(yōng庸):字伯喈(jiē阶),汉末学者、作家。他的《释诲》载《后汉书·蔡邕传》。 炳:明。 景纯:唐写本作“郭璞”。郭璞字景纯,东晋初年学者、作家。他的《客傲》载《晋书·郭璞传》。 见(xiàn线):同“现”,显露。蔚:繁盛。 迭:轮流。祖述:效法,继承。 属:连缀。 陈思:指曹植,字子建,他封陈王,谥号“思”,三国时著名文学家。《客问》:可能指曹植的《辩问》,《全三国文》卷十六辑其残文四句。 庾敳(ái皑):字子嵩,西晋文人。他的《客咨》今不存。 荣:盛。悴:衰弱。 取裁:唐写本作“取才”,译文据“取才”。《论语·公冶长》:“无所取材。”“材”通“才”。 原:唐写本作“原夫”。 挫:挫折。凭:依托,和下句“寄”字意略同,都指表达于文辞。 屯:困难。泰:安适。 渊:深水。岳:高山。 麟凤:以麒麟、凤凰喻世上稀有的珍贵之物。这里指罕见的文采。 立本:唐写本作“立体”,译文据“立体”。体:文体。 踵(zhǒng肿):跟随。 傅毅:字武仲,东汉初年作家。他的《七激》见《艺文类聚》卷五十七。 《七依》:崔骃《七依》的残文载《全后汉文》卷四十四。 《七辨》:指张衡的《七辩》,残文载《全后汉文》卷五十五。 绵靡:柔和细致。 崔瑗(yuàn院):字子玉,崔骃的儿子,东汉文人。《七厉》:《后汉书·崔瑗传》说崔瑗有《七苏》,可能《七厉》是《七苏》之误。《七苏》只存残文二句,见《全后汉文》卷四十五。 《七启》:曹植的《七启》,载《文选》卷三十四。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他的《七释》,《全后汉文》卷九十一辑得残文十余条。 桓麟:字元凤,汉末文人。他的《七说》,《全后汉文》卷二十七辑得残文数条。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七讽》:《全晋文》卷七十四辑得左思《七略》残文二句。《文心雕龙·指瑕》中也提到左思的《七讽》,可能《七略》是《七讽》之误。 十有余家:从桓麟到左思之间,除刘勰已举出的傅毅、崔骃等六家外,还有桓彬、刘广世、崔琦、李尤、徐干等,都有“七”体。 暌(kuí奎):违背。 驳:杂乱。 大抵:大概。 畋(tián田):打猎。 瑰:奇伟。馔(zhuàn撰):饮食。 蛊(gǔ古):媚,惑。 骨体:唐写本作“骨髓”,译文据“骨髓”。摇骨髓:骨髓受到动摇,说明感人之深。 魂识:即魂魄,指人的精神。 淫侈:指过分的夸张渲染。 讽一劝百:这是扬雄论赋的说法,原文是“劝百风一”,见《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意指汉赋讽谏少而劝诱多。 郑卫之声:儒家的传统观点,认为郑、卫两国的音乐是不正当的。这里泛指不正之乐。 曲终奏雅:原指汉赋的最后,有几句讽谏的话,这里借指“七”这种文体也是如此,即前面所说“始邪末正”。扬雄这两句话也见于《汉书·司马相如传赞》。 “归以儒道”三句:这里显示了刘勰评论作家作品的一个重要错误观点,即文章虽写得一般化,只要符合儒家思想,就给以突出的地位。 间出:偶然出现。 杜笃:字季雅,东汉文人。他写的《连珠》,只存两句残文,见《全后汉文》卷二十八。贾逵(kuí奎):字景伯,东汉学者。他的《连珠》,只存两句残文,见《全后汉文》卷三十一。曹:辈。 刘珍:字秋孙,东汉文人。他的《连珠》今不存。潘勖(xù续):字元茂,汉末文人。他有《拟连珠》,今不全,见《艺文类聚》卷五十七。 鱼目:鱼眼似珠。《参同契》中有“鱼目岂为珠”的说法。后来形成“鱼目混珠”这个成语。 寿陵:古代燕国地名。这里指寿陵的一个少年人。相传邯郸(hándān寒丹)人善行走。《庄子·秋水》中说:寿陵一个少年到邯郸去学当地人走路的方式,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忘掉了,结果只好“匍匐而归”。匍匐(púfú葡扶):爬行。 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里丑捧心”二句,《庄子·天运》中说,西施因心痛病而皱眉,更增其美,邻家丑女学西施心痛而捧心,别人看来却觉得她更丑了。里:邻里。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颦(pín贫):皱眉头。西施只皱眉而未捧心,所以说丑女的捧心与西施无关。这里借指后人学习《连珠》出现的弊病,与最初写《连珠》的作者无关。 士衡:陆机字士衡,西晋文学家。他有《演连珠》五十首,载《文选》卷五十五。运思:指运思写作。 裁:制,作。 朱仲:传说中的仙人。《列仙传》中说,朱仲常在会稽卖珠,鲁元公主用七百金向他买珠,朱仲献上一颗直径四寸的大珠,没有要金就走了。这里借以说明陆机的《演连珠》篇幅特别大。珰(dāng当):穿耳为饰的珠。 周:密,指文辞紧凑。 闲:熟。赡(shàn扇):丰富。 泽:丰润。 磊磊(lěi垒):指圆转的样子。 品:类。 典:常,指合于常道。如《尚书》中有《尧典》、《舜典》。汉代班固有《典引》,载《文选》卷四十八。诰:教训。《尚书》中有《汤诰》、《仲虺(huǐ悔)之诰》等。东汉冯衍有《德诰》,《全后汉文》卷二十辑其残文四句;张衡有《东巡诰》,见《艺文类聚》卷三十九。誓:约束军旅的话。《尚书》中有《甘誓》、《汤誓》等。汉代郅(zhì至)恽有《誓众》,见《后汉书·郅恽传》:蔡邕有《艰誓》,今不存。问:指策问,是帝王向臣下询问的一种文体,如汉武帝的《策贤良制》(载《汉书·董仲舒传》)等。 览:《吕氏春秋》中有《有始览》、《孝行览》等八篇,称为“八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简称《吕氏春秋》为“吕览”。略:西汉《淮南子》中有《要略》,刘歆有《七略》,《全汉文》卷四十一辑得部分残文。篇:西汉司马相如有《凡将篇》,《全汉文》卷二十二辑得部分残文;扬雄有《训纂篇》,《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章:《楚辞》中有《九章》;汉代史游有《急就章》,此书亦名《急就篇》,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十一考证,其原名应为《急就章》。 曲:如汉乐府中的《鼓吹曲》、《横吹曲》等。操:表达情操的歌曲。如项羽的《垓下歌》,亦名《力拔山操》,刘安有《八公操》等。弄:小曲,如梁代萧衍、沈约等人的《江南弄》等。引:歌曲的导引。如汉乐府中的《箜篌引》、晋代石崇的《思归引》等。 吟:如陆机的《泰山吟》、《梁甫吟》等。讽:如汉代韦孟的《讽谏诗》等。谣:不合乐的歌。如汉乐府《杂歌谣辞》中的《谣辞》等。咏:如汉代班固的《咏史》,三国时曹植的《五游咏》、阮籍的《咏怀》等。 甄(zhēn真):鉴别,审查。 各入讨论之域:指以上列举各种文体名目,可归入本书所论及的有关文体中去,如曲、操、弄、引、吟、讽、谣、咏等,大都属于《乐府》、《明诗》两篇讨论范围。 贯:通,联系。 曲:详尽。 前修:前贤。 多:唐写本作“才”,译文据“才”字。 负:担任,这里指从事写作。 靡:美,指文辞的美好。 枝辞:非主要的文辞,指本篇所论各种杂文。攒(cuán窜阳):聚集。 嘒(huì惠):微小。参(shēn深)昴(mǎo卯),二星名,都属二十八宿之一。这里泛指星。 之心:唐写本作“之徒”,译文据“之徒”。 于焉:唐写本作“心焉”,译文据“心焉”。搅(jiǎo矫):乱。《诗经·小雅·何人斯》中有“只搅我心”句,刘勰即用其意。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银箭金壶清漏长,锦云百队红鸳鸯。春风侍宴苏台畔,歌吹连宵声不断。
盘中绛蜡光玲珑,玉缸霞液玻璃钟。吴王醉拥西施卧,灵岩山头月将堕。
吴宫词二首 其一。明代。沈愚。 银箭金壶清漏长,锦云百队红鸳鸯。春风侍宴苏台畔,歌吹连宵声不断。盘中绛蜡光玲珑,玉缸霞液玻璃钟。吴王醉拥西施卧,灵岩山头月将堕。
曾向槐庭憩荫过,山房遗稿我亲摩。衣冠前辈丰神俊,苜蓿生涯感慨多。
星斗罗胸才独擅,文章呕血劫难磨。披图不尽景行意,一瓣心香寓短歌。
题乡前辈王简卿广文书帷雪影遗照。清代。张洵佳。 曾向槐庭憩荫过,山房遗稿我亲摩。衣冠前辈丰神俊,苜蓿生涯感慨多。星斗罗胸才独擅,文章呕血劫难磨。披图不尽景行意,一瓣心香寓短歌。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唐代。杜甫。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
一东一西别,别何如。终期大冶再熔炼,愿托扶摇翔碧虚。
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唐代。刘禹锡。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一东一西别,别何如。终期大冶再熔炼,愿托扶摇翔碧虚。
大妇双绮襦,中妇红罗裾。小妇服翡翠,理曲调笙竽。
良人幸安坐,美酒倾玉壶。
三妇艳歌 其一。宋代。曹勋。 大妇双绮襦,中妇红罗裾。小妇服翡翠,理曲调笙竽。良人幸安坐,美酒倾玉壶。
篮里鱼肥锦吐腮,沙头不许价高抬。世间谁识端严相,璎络何消露出来。
题鱼篮观音图 其一。明代。郑真。 篮里鱼肥锦吐腮,沙头不许价高抬。世间谁识端严相,璎络何消露出来。
劝尽瑶卮酒。看江山、有情如此,公能留否。一代才人陈无已,早识名高北斗。
问故里、桥三百九。鸿雪前游同指点,谒崇祠、曾拜姑苏守。
卅载事,猛回首。
声华不胫天涯走。剧喜是、殊方把袂,蛮乡携手。桂岭环城岚烟翠,合让诗仙领受。
只惆怅、相思江口。十幅蒲帆东去速,赋骊歌、拙调惭粗丑。
伫尺素,书堂牖。
金缕曲 送陈厚须甫前辈赴粤东讲席,◆已己岁和同人韵。清代。叶绍本。 劝尽瑶卮酒。看江山、有情如此,公能留否。一代才人陈无已,早识名高北斗。问故里、桥三百九。鸿雪前游同指点,谒崇祠、曾拜姑苏守。卅载事,猛回首。声华不胫天涯走。剧喜是、殊方把袂,蛮乡携手。桂岭环城岚烟翠,合让诗仙领受。只惆怅、相思江口。十幅蒲帆东去速,赋骊歌、拙调惭粗丑。伫尺素,书堂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