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节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节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
白圭说:“我想把税率定为二十抽一,怎么样?” 孟子说:“你的办法是貉国实行的方法。假如一个国家有上万户人家,只有一个人制作陶器,那能行吗?” 回答说:“不行,陶器不够用。” 孟子说:“貊这个国家,各种谷物都不生长,只产糜子;没有城墙、房屋、祖庙、祭祀的礼仪,没有国家间的交往、互赠礼物和宴享,没有各种官吏,因此二十抽一就足够了。如今在中原国家,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无百官有司,怎么能行呢?做陶器的太少,尚且不能够治理好国家,何况没有官吏呢?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轻的,是大貊、小貊;想要比尧、舜的税率还重的,是大桀、小桀。”

白圭:名丹,字圭,魏惠王臣,善于筑堤防,修水利。 貉(mò):同“貊”,古代泛指居于北方的民族。 黍:谷物名,子粒性黏。北方称之为黄米。 饔飧(yōng sūn):熟食。饔,早餐;飧,晚餐。文中指用饮食款待客人的礼节。 去人伦:无君臣祭祀交际之礼。无君子:无百官有司。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共有丘中好,而扬江上舲。花潭冰漾绿,松岭雪含青。

霁色回银汉,鲜云捲画屏。子真归旧谷,为报北山灵。

()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

西丘雨过落花村,决决溪塘水涨浑。楼阁日斜唯影立,辘轳泉滴尚声喧。

无言苍石空横道,傲世青山不出门。独往忽惊春已去,题诗犹记刻舟痕。

()

前湖後湖水,初夏半夏凉。

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

别观蒲萄带实垂,江南豆莞生连枝。无情无意犹如此,有心有恨徒别离。

()

莽莽空尘漫几毫,天风鹏辈岂知劳。山教太极圈中阔,天放先生帽顶高。

万里风光全倜傥,百年人物且英豪。茅家兄弟谁相报,说我箕山太古樵。

()

江上烟岚接地阴,仙家庭宇自云林。玉堂金马成尘梦,草服黄冠称野心。

沧海鱼龙秋水落,瑶台风露夜寒深。肯从世外寻丹诀,何事人间叹陆沉。

()

夜雨万雷集,涨水三尺深。

游鳞得其所,波间自浮沉。

科斗千点墨,鲤鲫数寸金。

偶会濠梁意,道人本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