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九节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九节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
孟子说:“桀、纣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失去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得民心,就能得到老百姓支持。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老百姓归服仁政,就像水往下流,野兽往旷野跑。因此,为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为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猛鹰;为商汤、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桀和纣。 “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在为他驱赶百姓。即使不想统一天下,也办不到。当今想统一天下的,却像生了七年病的人要得到干了三年的艾草。如果不积蓄,是终身得不到的。如果不立志于仁德,是要终身忧患、受辱,以至于死亡的。《诗经》说:‘他们哪能变好,只能同归于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圹(kuàng):同“旷”,旷野。 獭(tǎ):兽名,喜食鱼。 爵:同“雀”。鹯(zhān):猛禽,喜食雀。 艾:艾草。治病用的艾草,干的时间越长越管用,因此用“三年之艾”为喻,意谓如果平时不准备,则难以立刻得到。 指《诗经·大雅·桑柔》篇。 其:指朝内君臣。淑:好。载:语首助词,无义。胥:相互。及溺:至于沉溺。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脉脉背孤镫,迢迢数长漏。下阶不见人,空帷月如昼。

()

每来归意懒,都尉似山人。台榭栖双鹭,松篁隔四邻。

迸泉清胜雨,深洞暖如春。更看题诗处,前轩粉壁新。

()

两年相见此宵中,万里家山与子同。百岁未垂双鬓白,六骰先献一盆红。

莫嗟雪腊回头尽,且约金卮到手空。过隙浮生聊自慰,明朝行乐属春风。

()

天于万物岂私我,领略风光天不嗔。自古山阳景佳处,尽都分付与闲人。

()

山泉引派涨清池,野蔓移根络短篱。

艺果极知非老事,接花聊复效儿嬉。

提壶言语开颜听,斫木衣襦缓步窥。

莫笑题诗还满纸,小园幽事要君知。

()

辞华奔竞至道离,茫茫学者争驱驰。先生独奋孟轲舌,扶持圣教增光辉。

志期周礼制区夏,人称孔阴生阙西。当途闻声交荐牍,苍生无福徒尔为。

道大不为当世用,著书将期来者知。今朝有客关内至,闻从大幕征南垂。

南垂凶冠陷州郡,久张螳臂抗天威。圣皇赫怒捷书缓,虎侯秉钺驱熊罴。

宏才未得天下宰,良谋且作军中师。蕞尔小蛮何足殄,庶几聊吐胸中奇。

()

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

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

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有酒共我倾。

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

百拜三行愧且愁,聊通大道税予囚。

味酾且作回桡计,得趣将为蓝尾谋。

草圣欲传仍脱帽,宝刀应弄未投裘。

缦歌六代兴亡国,小阮客来夜艾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