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三节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三节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天下是因为仁,失去天下是因为不仁。国家之所以衰落、兴盛、生存、灭亡也都是这个道理。天子如果不仁,就不能保有天下;诸侯如果不仁,就不能保有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就不能保有祖庙;士人和普通老百姓如果不仁,就不能保全自己的身体。现在是厌恶死亡而喜欢不仁,这犹如厌恶醉酒却又使劲喝酒一样。”

社稷:土神和谷神,指代国家。 宗庙:祭祀祖先的处所,这里指代卿大夫的采邑。 士庶人:士人和老百姓。四体:四肢。 强(qiǎng):勉强。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雾幄绕霓旌,氤氲满太清。龙成云盖引,虎奉岳图迎。

七圣犹同御,三天各异程。试求香案吏,谁是岁星精。

()

天竺如巴峡,画图无此奇。

挂藤伸黑臂,剥果馁黄儿。

孤影池中夜,三声月一时。

倚阑僧不去,应是苦于诗。

()

华阳真人坐菊斋,一觞还对菊花开。丹霞满面双瞳碧,笑阅人间几去来。

()

一时分付雪儿歌。

()

县酌群山置,亭因古堞安。幸无多检校,于以小盘桓。

潦倒渊明酿,凄凉子贱弹。杖藜听夜鹤,世虑苦无端。

()

摘向筠篮露未收,唤来深巷去还留。一堤杏雨寒初减,万枕梨云梦忽流。

临镜不妨来更早,惜花无奈听成愁。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

新凉欺老臂,索被过残更。月到思君处,书通在客情。

有家宁免累,作吏转难成。日踏皮鞋破,思量旧阆瀛。

()

始欲报五世相,末不愿万户留。

少从黄石公授,晚与赤松子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