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九节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九节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跛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
公都子说:“外面的人都说先生喜欢您辩论,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我难道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而辩论)啊。天下有人类以来很久了,太平一时,动乱一时。在尧的时候,(东流的水)水倒流(一样),在中国泛滥,陆地成为蛇和龙的居所,使老百姓无处安身;低地的人在树上做巢,高地的人挖洞穴而居。《尚书》说:‘洚水警告我们。’洚水就是洪水。于是让禹来治水。禹挖地而把水导流入海,把蛇和龙赶到多草的沼泽;水从大地上穿行而过,这就是长江、淮河。黄河、汉水。险阻远离了人类,害人的鸟兽消灭了,然后人才能在平地上居住。 “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落,暴君一代又一代地出现,他们毁坏房屋来开挖深池,使老百姓无处安身;荒废农田来建园林,使老百姓得不到吃穿。这时又出现荒谬的学说、暴虐的行为。园林、深池、沼泽一多,禽兽又聚集来了。到了商纣的时候,天下又大乱。周公辅佐武王杀掉纣,又讨伐奄国,三年后,杀掉奄国的国君,把飞廉赶到海边杀掉了他。灭了五十个国家,把老虎、豹子、犀牛、大象赶到远方。天下人很高兴。《尚书》说:‘伟大而显赫啊,文王的谋略!伟大的继承者啊,武王的功烈!庇佑我们,启发我们,直到后代,使大家都正确而没有错误。’ “时世衰落,道义微茫,荒谬的学说和暴虐的行为又出现了,有臣子杀掉他的君主的,有儿子杀掉他的父亲的。孔子为此忧虑,写了《春秋》。《春秋》说的是天子的事情(纠正君臣父子的名分,褒贬诸侯大夫的善恶,)。所以孔子说:‘了解我的可以只凭《春秋》这部书了!怪罪我的也可以只凭《春秋》这部书了!’ “(如今)圣王不出现,诸侯放纵恣肆,隐居不仕的人横发议论,杨朱、墨翟的学说充满了天下。天下种种议论,不是归附杨朱,就是归附墨翟。杨氏讲的是‘为我’的道理,这叫不把君主当回事,墨氏讲的是‘兼爱’的道理,这叫不把父亲当回事。目中无父,目中无君,这是禽兽啊。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而百姓面黄肌瘦,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好似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杨、墨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就不能发扬,这就是荒谬的学说在欺骗百姓,堵塞了仁义的道路。仁义的道路被堵塞,就导致带领禽兽吃人,人们之间互相残杀。我为此忧虑,因而捍卫古代圣人的学说,抵制杨、墨,驳斥荒诞的言论,使发布邪说谬论的人起不来。种种邪说谬论从心里产生,就会妨害行动;妨害了行动,也就妨害了政治。即使有圣人再起,也不会改变我的这番话。 “从前禹平息了洪水而天下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赶跑了猛兽而使百姓安宁,孔子作成了《春秋》而叛乱的臣子、作逆的儿子感到害怕。《诗经》说:‘戎狄是要防范的,荆舒是要严惩的,那就没有人能抗拒我。’目中无父、目中无君,是周公所防范的。我也要端正人心,抑制邪说谬论,反对偏激的行为,驳斥荒诞的言论,来继承这三位圣人。我难道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能够用言论来反对杨朱、墨翟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

公都子:孟子弟子。 营窟:土屋,穴居。 洚(jiàng)水警余:《尚书》逸篇里的话。洚水:大水。 菹(zū):水草多的沼泽地。 代作:更代而作,不断出现。污池:蓄水的池子。 伐奄三年讨其君:这是周成王时的事。飞廉:传说中善跑的人,为纣王所用。 《书》曰:以下所引,见今本《尚书·周书·君牙》。 丕:宏大。谟:谋略。承:继承。烈:功绩,事业。 有:通“又”。 《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 处士:不做官而居家的士人。杨朱:战国时魏人,晚于墨翟,早于孟子。墨翟,战国时鲁人,或说宋人,学说详见《墨子》。 闲:防御,捍卫。 承:抵抗。引诗出自《诗经·鲁颂·阔宫》。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湖北弥年所,长沙费月余。

初为邵阳梦,又作桂林书。

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疏。

管宁辽海上,何得便端居。

()

祥哀已踰月,遇子弹鸣琴。

安得不成声,子心异吾心。

十日成笙歌,尼父非好音。

先王礼有节,不可过於今。

莫作风入松,怀垅情未任。

一闻流水曲,归思在溪阴。

此焉吾所乐,目极送归禽。

()

混沌凿来天地分,蚩蚩鹿豕尚同群。龟图已阐先天画,鸟迹初呈上古文。

肇创礼仪犹罔象,未开风气自氤氲。谁还太古熙熙俗,卉服洼樽读典坟。

()

忽忆襄阳孟浩然,风流名与太湖连。沙材远近青春酒,山舍周回白石田。

何处椒花能媚颂,他乡綵胜舞随筵。思君独步清漳曲,南望魂销倍怆然。

()

疏星澹不芒,破月冷无色。千年塞下曲,忽向窗中得。

当空劲作六龙嘶,四海一声天地寂。长呼渺渺振长风,引起浮云却无力。

此声谁谓非恶声,借问何人有长策。汉家有客北海北,节毛落尽头毛白。

听此空令双泪垂,中原雁断无消息。南枝越鸟莫惊飞,牢落天涯永相失。

江上旧梅花,今夜落谁家?楼头有恨知何事,牵住青空几缕霞。

()

寻幽无十里,阔处见风涛。

绿树雨中密,澹山云外高。

心情亲醉境,愁色上颠毛。

早赋归来引,悠悠误尔曹。

()

笼鹅忆往事,放鹤此重来。小别三千岁,碧桃花又开。

丹还驻妙景,云冷卧香台。清浅蓬莱路,麻姑日几回。

()

芳树年年春色熳。飞絮粘空,总被东风唤。金茧玉蛾寒食半。

永丰坊里天涯畔。

香灺银篝兰烬散。雁柱生尘,侧力鹍弦断。一缕情丝千种乱。

并州快剪裁难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