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三节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三节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
周霄问道:“古代的君子做官吗?” 孟子说:“做官。《传》说:‘孔子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会忧心忡忡而不安,离开一个国家一定带着备用的(去下一个国家)见面礼。’公明仪说:‘古代的人,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他。’” (周霄说:)“三个月没有被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这)不是求官太迫切了吗?” 孟子说:“士人失去官位,就好比诸侯失掉了国家。《礼》说:‘诸侯亲自耕种藉田,来供给祭品;夫人亲自养蚕缫丝,来供给祭服。牲畜不肥壮,谷物不干净,祭服不具备,就不敢祭祀。士如果没有田地,那也不能祭祀。’牲畜、祭器、祭服不具备,不敢祭祀,那也就不敢办宴会,这还不该去安慰他吗?” (周霄说:)“离开一个国家一定带着备用的见面礼,这又是为什么?” 孟子说:“士人做官,就好比农夫耕田;农夫难道因为离开一个国家就扔掉他的农具(耒和耜)吗?” 周霄说:“魏国也是一个有官可做的国家,我却不曾听说做官要这么着急的。做官既然是这么急迫的事,君子却不轻易做官,为什么?” 孟子说:“男孩子,一出生,(父母)便希望为他找到妻室,女孩子,一出生,(父母)便希望为她找到婆家,父母亲的这种心情,人人都有。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命令、媒人的言语,就钻墙洞、扒墙缝互相窥视,爬墙相会,那么,父母和其他人就都会看不起他。古代的人不是不想做官,但又厌恶不从正道找官做。不从正道去做官的,跟钻墙洞、扒墙缝是一样的。”

周霄:魏国人。 皇皇:形容心不安的样子。质:通“贽”,指见面礼。 助:即“藉”,指藉田,天子和诸侯都有藉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粢(zī)盛(chéng):祭品,指盛在祭器里的黍稷。 夫人:指诸侯的正妻。缫(sāo):抽茧出丝。 牺牲:为祭祀所杀的牲畜。 晋国:指魏国。战国时韩、赵、魏三国,系由晋国分出,称为“三晋”,故魏国自称为晋。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何年仙客驭烟霞,祠宇今传海上家。井有珊瑚浮紫气,人从勾漏负丹砂。

春风暖入三花树,夜月光涵五色车。怅望羹墙不一笑,叱羊谁自隐金华。

()

露下消烦热,清言欲二更。桐阴延夜月,虫语作秋声。

触景情何远,怀人句忽成。兴心飞鸟上,离思觉旋生。

()

去年冬至第一日,省墓人回船过急。不知两眼血乾无,使我时时为君泣。

()

玉斧修成宝月团。月中仍有女乘鸾。钗横鬓乱不胜寒。

白兔楼头风露迥,碧鸡祠下水云宽。相思两地共凭阑。

()

九月逢连雨,萧萧稳送秋。龙公无乃倦,客子不胜愁。

云气昏城壁,钟声咽寺楼。年年授衣节,牢落向他州。

()

绮园换劫,对树远连天,草萋迷渚。浪淘自古。剩年时禊事,暗随流去。

旧日桃花,付与谁家作主。漫凝伫。尽绿叶替枝,低黯无语。

人世如逝羽。一例沧桑,霎时歌舞。断肠信否。便玄都重到,怕迷门户。

种就清愁,燕麦无情漫与。篆香炷。镇相思,独眠孤戍。

()

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

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

()

晨飞晚未休,兰阁客吟愁。萧飒柳边挂,萦纡花底流。
声繁乍离籁,洒急不成沤。经夕江湖思,烟波一钓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