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四节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四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主“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
有个奉行神农氏学说的人叫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上门对文公说:“我这个大老远来的人听说您正在实行仁政,希望能得到一个住所,成为侨民。” 文公给了他房屋。 他的门徒有几十个,都穿着麻衣,以编草鞋、织席子为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耒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文公说:“听说您正在实行圣人的政治,这也是圣人了,我希望做圣人的侨民。” 陈相见了许行,十分高兴,完全抛弃以前的学问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了孟子,引述许行的话说:“滕君确实是个贤明的君主,尽管如此,他却不真懂得道理。贤人是和老百姓一同耕作才吃饭,自己做饭,又治国理政。现在滕国有粮仓,有库房,这是残害人民来养活自己,这又怎能称得上贤明?” 孟子说:“许子一定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陈相说:“对。” “许子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 陈相说:“不。许子穿麻衣。” “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说:“戴。”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 陈相说:“戴白帽子。” 孟子说:“是自己织的吗?” 陈相说:“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陈相说:“那会耽误耕种。”孟子说:“许子用釜甑做饭,用铁器耕田吗?” 陈相说:“对。” “是自己造的吗?” 陈相说:“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农夫拿粮食交换(生活、生产所需的)器具,不算是侵害陶工和冶匠;陶工和冶匠也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难道就是侵害了农夫的利益了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制陶、冶铁,停止交换,不肯样样东西都从自家屋里取来用?为什么要忙忙碌碌同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本来就不能一边耕种一边又干他们的事情。” “那么,难道治理天下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又干他们的事情吗?有官吏的事情,有平民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产品。如果一定要自己造出来的才用,这是让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人劳动脑力,有人劳动体力;劳动脑力的管理人,劳动体力的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养活人,管理人的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在尧的时候,天下还不太平,洪水不循水地道乱流,到处泛滥。草木长得又快又茂密,禽兽成群地繁殖,五谷不熟,禽兽害人。野兽的蹄印和飞鸟的踪迹,在中国纵横交错。尧一个人为此忧虑,选拔舜处理全部事务。舜命令伯益掌管火政,益在山野沼泽放火,烧掉草木。禽兽或逃跑或隐藏。禹又疏浚九条河道,疏导济水和源水,使之入海;导引汝水和汉水,疏通淮水和泗水,使之流入长江,这样中国才可以种庄稼了。在那时候,禹在外八年,三次从家门口路过都没进门,即使他想耕种,可能吗? “后稷教老百姓种庄稼,栽培五谷,五谷成熟而人民得到养育。人是有善良天性的,但吃饱了、穿暖了、住安逸了却不加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忧虑,让契做司徒,用伦理道德来教育人民:父子之间有慈爱,君臣之间有礼义,夫妇之间有区别,老少之间有等级,朋友之间有诚信。尧说:‘敦促他们,纠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各得其所,又加以栽培和引导。’圣人为老百姓忧虑,到了这种地步,还有闲工夫来种庄稼吗? “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百亩田地耕种得不好作为自己的忧虑,那是农夫。把钱财送给别人叫做惠,把善良教给别人叫做忠,为天下找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人才是困难的。孔子说:‘伟大啊,尧做君主!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效法天,那宽广的气象,老百姓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了不起的君主啊,舜呀!光明正大地统治天下而毫不利己!’尧、舜治理天下,难道无所用心吗?只不过不用于种庄稼罢了。 “我听说过中原改变落后的蛮夷,没听说过中原被蛮夷改变的。陈良,是楚国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北上到中原来学习。北方的学者,没有人能超过他。他真是所谓豪杰之士啊。你们兄弟向他学习了几十年,老师死后就背叛他。从前,孔子去世,弟子们守丧三年以后,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进门向子贡作揖告别,大家相对而哭,泣不成声,然后才各自回去。子贡回到墓地,在墓边的灵场盖了间房,又独自住了三年,然后才回去。过些时候,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像孔子,就想要像服侍孔子那样服侍他,强求曾子同意。曾子说:‘不行的。老师就像在长江、汉水洗涤过,就像在夏天的烈日下暴晒过,光辉洁白得无以复加。’如今南方蛮族里讲鸟语的人,也来非难我们祖先圣王的学说,你竟背叛你的老师而向他学习,和曾子真不一样啊。我听说过飞出幽暗山谷而迁到高大树木的,没听说过飞下高大树木而进到幽暗山谷里去的。《诗经·鲁颂》里说:‘戎狄是要防范的,荆舒是要严惩的。’周公尚且要防范他们,你却向他们学,真是不懂得用中国来改变蛮夷的道理啊。” 陈相说:“如果听从许子的主张,就能做到同一货物的市价一致,国内没有欺诈行为。即使打发五尺高的小孩到市场去,也没人欺骗他。布帛的长短如果一样,价格就相同;麻线丝绵的轻重如果一样,价格就相同;谷物的多少如果一样,价格就相同;鞋的大小如果一样,价格就相同。” 孟子说:“货物的品相质量各不相同,这是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要只以大小轻重相比而使它们价格相同,这是扰乱天下。做工粗糙的鞋与做工精细的鞋同一个价钱,人们难道还肯做(做工好的鞋)吗?听从许子的主张,就是带着大家做假,哪还能够治理好国家?”

神农之言:指农家学说。神农,上古传说中发明耜、耒,教民稼穑的人物,农家托为宗师。许行:楚国人,战国时期的农民学家。 廛(chán):民居。氓:从别处迁来的人。 褐:麻制的短衣。屦(jù):草鞋。 陈良:楚国的儒家人物。耒耜(lěisì):翻土的农具。耜是起土的部分,耒为其柄。 饔飧(yōng sūn):熟食。这里指做饭。饔,早餐。飧,晚餐。 厉:病,残害。 釜:无脚的锅。甑(zèng);陶制烹饪器。爨(cuàn):做饭。 械器:器物。舍:止,不肯。宫:室,房。陶冶: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的工匠。 路:同“露”,败亡。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稻即水稻,黍即黄米,稷即小米,麦即小麦,菽是豆类的总名。登:成熟。偪(bī):即逼。 敷:遍,全都。 益:舜的臣。 瀹(yuè):疏导。济、漯(tà):二水名。 决、排:都是去除障碍使㈠水畅通的意思。汝汉、淮泗:为四个水名。, 后稷:名弃,周人的始祖,尧时为农师。艺:种植。 契(xiè):殷人的始祖。司徒:官名。 放勋:尧的名。 劳之来之:使他们勤劳。劳、来,都是勤劳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 皋陶(gāo yáo):亦作皋繇,舜时的司法官。 易:治理。 巍巍,高大的样子。引孔子语见《论语·泰伯》。 倍:通“背”。 任:担、负,指行李。治任:整修扁担。 秋:指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当盛暑。暴(pù):晒。皜皜(hào hào):洁白的样子。 鴂(jué)舌:形容说话怪腔怪调像鸟叫一样。鴂,伯劳鸟。“南蛮鴂舌之人”,指许行。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膺(yīng):抵挡,防范。荆:楚国的别名。舒:楚的属国。引诗出自《诗经·鲁颂·閟宫》。戎狄:古代西方的部族叫做“戎”;北方的部族叫做“狄”。 贾:价。下同。五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三尺半。 蓰(xǐ):五倍。 巨屦(jù):粗糙的鞋。小屦:精细的鞋。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世道衰陵,淳风殆缅。衢交问鼎,路盈访玺。徇竞争驰,天机莫践。

不有真宰,榛棘谁剪。

于皇我后,重明袭焕。文以息烦,武以静乱。剖蚌求珍,搜岩采干。

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自昔凉季,林焚渊涸。矫矫公子,鳞羽靡托。灵慧虽奋,袄氛未廓。

凤戢昆丘,龙潜玄漠。

数不常扰,艰极则夷。奋翼幽裔,翰飞京师。珥蝉紫闼,伏节方畿。

弼我王度,庶绩缉熙。

自余幽沦,眷参旧契。庶庇馀光,优游卒岁。忻路未淹,离辔已际。

顾难分岐,载张载继。

闻诸交旧,累圣叠曜。淳源虽漓,民怀余劭。思乐哲人,静以镇躁。

蔼彼繁音,和此清调。

询下曰文,辩讦曰明。化由礼治,政以宽成。勉崇仁教,播德简刑。

倾首景风,迟闻休声。

()

雪砍双螯玉一壶,樵中曾有此奇无。

始知张翰思归意,不为秋风只为鲈。

()

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闲游谢事频。问著尽能言祖祖,
见时应不是真真。添瓶野水遮还急,伴塔幽花落又新。
自笑未曾同逸步,终非宗炳社中人。

()

寂寞秋山卧病年,美人劳赠白云篇。陈蕃已下迎徐榻,王子宁回访戴船。

郭外楼台堪眺望,水边花树足留连。广陵失后无新谱,莫惜携琴为我传。

()

黔岭盘江客路长,君才岂合老风霜。上书北阙忠为胆,驱马南天瘴是乡。

铜柱何时标粤地,竹符此日走蛮王。相逢咫尺还相别,离恨应随到夜郎。

()

阆苑瑶池路邈然,延灵高筑迓群仙。岂知待诏金门客,偷堕尘寰十八年。

()

人间滚滚竟何营,只为蝇头利与名。

千里瘅乡吾逐客,一箪穷巷子书生。

文章相误终须别,宠辱无关自不惊。

赢得白头闲处坐,一竿风月有谁争。

()

晚峰斜带秋云碧。闷坐羁怀积。楚江迢递梦难通。愁看别时红豆绣囊中。

小楼隙月风争细。落叶吟香砌。酒醒灯暗画帘垂。试问此时心事阿谁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