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一节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十一节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恭敬地坐着向孟子进言。孟子没答话,靠着坐几睡觉。 客人不高兴,说:“学生斋戒一天才敢跟您说话,先生却靠着坐几睡觉而不听我说话,以后我再也不敢和您见面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清楚地告诉你。从前,鲁穆公如果没有人在子思身边及时表达尊贤的诚意,就不能使子思安心留下;泄柳、申详(在鲁国),如果没有人在鲁穆公身边随时劝王礼贤下士,就不能使自己安心。你为老人考虑,却比不上为子思考虑的那些贤人。(光劝我留下而不去劝齐王改变态度),这是你跟我这个长辈搞僵了呢,还是我这个长辈跟你搞僵了呢?”

昼:齐国邑名,在齐国国都临淄西南,是孟子从齐国回邹国的必经之地。 坐:指危坐,即跪。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地,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安坐;双膝着地而臀部离开脚后跟,这是危坐,即跪。隐:倚靠。几:坐几,设于座侧以便倚靠的小桌子。 齐(zhāi)宿:前一日斋戒。齐,通“斋”。 鲁缪(mù)公:即鲁穆公。缪,通“穆”。子思:孔子之孙,名伋,字子思。 泄柳、申详:都是鲁穆公时的贤人。泄柳即《告子下》第六章中的子柳,申详是孔子学生子张之子,子游之婿。 不及子思:不及鲁穆公安排在子思身边的贤人。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岂浅冯唐对,几同左伯冤。一书存友道,迁客是君恩。

幞被辞京府,倾都恸国门。江云自舒卷,山色任晴昏。

剩得支离叟,空为款曲言。赐环须有待,弟子莫招魂。

()

两京三十载,梦寐在乡闾。叨䘵承明主,匡时愧腐儒。

淹留鞶带缓,愁思鬓毛疏。惟有秋霜意,今吾是故吾。

()

庭花映箔眩吟眸,一片湘云锁暮愁。风卷黄昏疏影动,珊瑚枝上月如钩。

()

去年曾赋此花诗,几听南园烂熟时。嚼破红香堪换骨,

摘残丹颗欲烧枝。流莺偷啄心应醉,行客潜窥眼亦痴。

闻说张筵就珠树,任从攀折半离披。

()

独在西峰末,怜君和气多。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
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旱□生赤藓,古木架青萝。
石涧新蝉脱,茅檐旧燕窠。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
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风起送渔歌。

()

秋气频侵袂,空宵独掩扉。愁来心易醉,客久梦难归。

灯焰床头短,虫声户外微。起看乌鹊影,三匝向南飞。

()

闻道星期六,门多问字车。宁非书有价,不复食无鱼。

碍梦床虚设,充棚楮尚馀。齐名愧夙昔,病困合穷居。

()

卸却吴绫重,宽衫奈瘦何。偶随啼鸟听,竟踏落花过。

玛瑙春云寺,胭脂夕照坡。画船何处去,烟外响吴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