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九节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九节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
“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
燕国人背叛齐国。齐王说:“我对孟子感到很惭愧。” 陈贾说:“大王不必忧虑。大王自以为和周公相比,谁更仁爱而明智?” 王说:“哪里!这是什么话呢!” 陈贾说:“周公让管叔监督殷国,管叔却凭借殷国发动叛乱,如果知道他要叛乱而让他去,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要叛乱而让他去,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尚且不能完全做到,何况大王呢?请让我见孟子并向他解释。” 陈贾见了孟子,问道:“周公是什么人呢?” 孟子说:“古代圣人。” 陈贾说:“他让管叔监督殷国,管叔却凭借殷国发动叛乱,有这事吗?” 孟子说:“有。” 陈贾说:“周公是知道他要叛乱而让他去的吗?” 孟子说:“他不知道。” 陈贾说:“那么圣人也会有过错吗?” 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犯这个错误,不是很自然吗?况且古时候的君子,犯了错误就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错误却将错就错。古时候的君子,他的错误呢,就像日食和月食一般,老百姓都看得见;等他改正了,老百姓都抬头仰望着他们。现在的君子,不但将错就错,还接着编一套说辞文过饰非。”

畔:通“叛”,背叛。齐国吞并燕国后,燕人另立太子平为燕王,不肯归附于齐,这在齐宣王而言便是背叛。 陈贾:齐国大夫。 周公使管叔监殷:武王克商后,立纣的儿子武庚治理商地,派管叔、蔡叔等监督。管叔,名鲜,武王之弟,周公之兄。 管叔以殷畔: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与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前住讨伐,杀武庚、管叔。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艳色不须妆样。风韵好天真,画毫难上。花影滟金尊,酒泉生浪。镇欲留春,傍花为春唱。
银塘玉字空旷。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

去日江南梅未花,归来芳草涨天涯。驰驱斥堠八千里,梦寐青原十万家。

白叟倚门清燕寝,黄童骑马学胡笳。八陵尽是燕京路,想为孤楸讯暮鸦。

()

老去悬车百虑灰,西风独爱菊花开。田家酒熟邀皆去,茅屋诗成懒更裁。

欲及天清食沆瀣,要观日出上蓬莱。赤松有约应相待,此日先生戴笠来。

()

叠叶倚风绽,翩翾凌雾排。

齐名仙母使,写样汉宫钗。

()

欲坐禅关不似僧,那堪暑气更相蒸。无人可语怜长夜,有梦不成搔短鬙。

些许清凉疑作雨,翻飞蝙蝠认为朋。忽看明月蹒跚上,大好乾坤仰一灯。

()

海门双峙隔沧溟,潮汐翻波势若倾。

万叠银山横一线,千挝鼍鼓震重城。

来无源委逢秋盛,信有盈亏应月生。

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

()

双雁云中来,雍雍扬鸣音。念子中路散,一飞与一沉。

冥冥江湖道,思归苦不早。昔为并栖禽,今为特飞鸟。

飘沙恋故浦,别流思故河。奈何同沟水,翻作异派波。

鸟悲多苦音,客悲多苦言。弦尔孤桐琴,操我双雁篇。

()

少年有策志平戎,心事今成一老翁。蜀客款门茶未了,防秋又说枣儿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