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九节

孟子 · 第三卷 · 公孙丑上 · 第九节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
孟子说:“伯夷(这个人),不是他敬仰的君主,不去侍奉;不是他中意的朋友,不去结交。不在有坏人的朝廷做官,不同坏人讲话。在有坏人的朝廷做官,同坏人讲话,就像穿着上朝的礼服,戴着上朝的礼帽坐在泥土和炭灰上一样。他把厌恶坏人的心情扩充开来,于是,同乡下人站在一起,假如那人帽子不正,他就羞愧地避开,好像会弄脏了自己似的。因此诸侯王尽管有好言好语来请他做官,他也不接受。他不接受,这是因为他以为接近他们就不干净了。柳下惠不以侍奉污浊的君主为羞愧,不以当小官为卑微,入朝做官,不隐藏他的贤能,一定依照他的原则办事;被弃不用,他不埋怨,处境困穷,他不发愁。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在我身边赤身裸体,你怎么能玷污我呢?’因此他能高高兴兴地与任何人相处而不丧失自己,让他留下他就留下。让他留下他就留下,这是因为他不把避开当作高洁。”孟子又说:“伯夷气量小,柳下惠不严肃。气量小和不严肃,君子是不效仿的呀。”

伯夷:周时孤竹君的长子,与其弟叔齐因反对武王伐纣,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 思:语助词,无义。 望望然:羞愧的样子。浼(měi):污,肮脏。 不屑:不以……为洁。屑,洁。 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姓展名禽,字季。 遗佚:指被弃不用。佚,隐遁,不为世用。阨(è)穷:困穷。悯:忧愁。 袒(tǎn)裼(xī)裸(luǒ)裎(chéng):赤身露体之意。 由:行,做。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猜你喜欢

道丧向千载,有志即已难。昔我亦不恶,忽忽成永叹。

问津遍六籍,弥缝无一完。还持此耿耿,以告诸少年。

()

人生底事,有离合悲欢,此因谁造。新知最乐,疏放相怜一笑。

怎禁愁心幽渺。论如许年华正早。豪情狂态难除,肯负光阴草草。

休恼。春风乍到。问寻梦池塘,唱酬多少。旧学商量,却失霜红遗老。

世事任如过鸟。数汉腊风流未杳。俊游且趁花朝,日向花间千绕。

()

饱玩人间世,苍松晚不彫。经纶閒国手,华岳想风标。

洛下耆英会,齐东子午桥。怀贤仍感德,不尽野人谣。

()

当年禁履上星辰,便合登庸秉国钧。

盖海旌幢纡出镇,济川舟楫已知津。

但从渤澥清沂泗,肯把关河自越秦。

酝酿早成六月雨,一朝翻手洗炎尘。

()

云里山花翠欲浮,当时片玉转难求。

卞和死后无人识,石腹包藏不采收。

()

烟合家煨老酒,风腥船过咸鱼。丁米独遗迁客,峒夫不数侨居。

()

鸡鸣呼仆起,征铎驿门前。宿露方沾草,数星犹在天。

渐分山下路,时听寺旁泉。却羡经过处,村村掩户眠。

()

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朝衣。

乡人始识文章贵,仕路休嫌定省稀。

宝带桥边舟泛泛,白云司里树依依。

路经震泽人应问,太史周南胡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