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和氏

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欲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欲,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山前抹出连云树,窗外拖来带月枝。数点塞鸿相伴好,一声羌笛不须吹。

()

又惊飞传出长安,把酒毋歌行路难。竹马正趋群稚约,襜帷特彻万人看。

乍盘雕鹗天风峻,欲偃鲸鲵海色寒。难弟倘过京兆界,贤兄已许惠文冠。

()

秋来事幽讨,发兴不能休。此身幸未老,焉能营菟裘。

西山发秀色,南涧渟清流。山水无尽藏,似足供我谋。

天然有奇妙,不待人力修。光景逐昏旦,节物因春秋。

吏事非吾乐,世态非吾忧。耕凿图饮食,蚕缲作衾裯。

更愿长丰登,庶几足所求。

()

乡心一片。倩好手书得,墨光深浅。白发倚闾,萱影松风,双扉展。

年时午脍冰鱼馔。尽对客、茅斋蔬饭。而今遥忆,无端绽了,越衫慈线。

春半。江南迢递,甚燕草再绿、王孙归晚。旧树小园,反哺鸦雏,闲栖遍。

故人尽撤君羹返。想卖畚、吹箫都倦。争如拜母芦峰,麻姑酒暖。

()

甲马驱驰已四年,秋风归路更茫然。惭无国手医民病,空有官衔縻俸钱。

湖海风尘虽暂息,江湘水旱尚相沿。题诗忽忆并州句,回首江西亦故园。

()

坐闻车马喧,始觉身已退。免为世人役,未改少年态。

一閒气自充,渺尔千百辈。无求信至乐,造化犹我载。

庭除日洒扫,甚洁颇可爱。意中有高楼,何日果相对。

及时先树木,逸兴谁能败?我怀柳下惠,不易三公介。

()

秋日金华直,遥知玉佩清。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槐落宫中影,鸿高苑外声。翻从魏阙下,江海寄幽情。

()

风吹云叶碎,颠倒六花团。腊近先呈瑞,阴消故作寒。

懒游悲季子,高卧愧袁安。出处君休问,长谣向酒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