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南敬师

林琴南敬师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

译文

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纾(字琴南,当时是孝廉,清明时对举人的称呼)六七岁的时候,跟随老师读书。老师非常贫困,做饭没有米。林纾知道后,急忙回家,用袜子装米,装满了,背着送给老师。老师生气了,说这是他偷来的,推辞不接受。林纾回来后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说:“你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这样的方式(袜子装米)难道是学生赠送老师礼物的礼节吗?”随即让人准备,林纾携带着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师于是接受了。

注释

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亟(jí):急忙。

束脩(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呼备:叫人准备。

赍(jī):携带。

从:跟随。

实:装。

负:背着。

谓:说。

却:推却。

乃:于是

固:本来

猜你喜欢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

都驿荒凉尚邃深,息肩藉庇有馀阴。

故宫今已生禾黍,翻作行人倍痛心。

()

顾影须求不愧行,两年交绝孔方兄。轻肥信美元非愿,齑菜虽贫故有程。

饮水昔尝承戒训,为高今幸藉丘陵。涓埃欲报恩波阔,可信皇都是北溟。

()

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

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适兹我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

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污。

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极枢。

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愿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

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

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

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托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

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悟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悯共无成。

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扬声。

及臣斯陋,实暗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

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

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愧,臣实与居。

夙夜反侧,克民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

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

一生活计一身闲,日与白云相往还。

五百年间知此味,华山去后到梅山。

()

请为游子吟,嗟翠痕浣波,芳意横路。堪肠断,是后日行迹,此朝南浦。

临分怨啼,黯离色、销魂自古。天澹绿芜,颙情望,泪阁九秋雨。

行处。最鞭闻马嘶,见大堤沽客,汉上游女。春如醉,漠漠麴尘里,倚阑无语。

关河梦惊,诉衷曲、归时记否。独恨子规,催人返,又催去。

()

西京有高士,出处何其贤。东门二大夫,图史共流传。

归凤逝超忽,清风满寥天。举首望不见,驻马空凄然。

至今双白璧,辉光照人间。如何东门路,不见有生还。

()

六千三万,算老颠此后,终当乐死。十载诗名成底用,何限东西卫尉。

一语惊魂,杜陵曾说,主将奴才子。问他奴价,而今果否如婢。

君已鬓点吴盐,怜余种种,亦复肩随矣。浮世几场开口笑,盗蹠也是如是。

燕子年光,虫娘庭院,且住为佳耳。杨花如梦,满城日暮飞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