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季明文稿

祭侄季明文稿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每慰人心。方期戬穀。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制,改「被胁」又改〉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 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贼臣〈拥〉不救,孤城围逼。父〈擒〉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河关。〈尔之〉尔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携尔首櫬,〈亦自常山〉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抚〉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俗谓《祭侄帖》。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体第一」、「天下行书第二」,行书纸本,纵28.2公分,横75.5公分。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河北二十四郡纷纷瓦解,仅颜真卿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守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西南),颜真卿守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颜杲卿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一时河北十七郡响应。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围攻常山,执颜季明,藉逼颜杲卿降。但颜杲卿不屈,大骂安禄山,颜季明被杀。不久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至洛阳,见安禄山。颜杲卿怒骂安禄山,被处死。颜氏一门三十馀口被害。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至河北寻得颜季明头颅,挥泪写下《祭侄文稿》一文,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 《祭侄文稿》曾经由北宋宣和内府、元朝张晏、鲜于枢、明朝吴廷、清朝徐乾学、王鸿绪及内务府等收藏。原卷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鲜于枢、张晏、周密等人题跋。自宋朝始,《祭侄文稿》已摹刻入石。民国初年,延光室(书画出版社)首先应用摄影技术,以黑白照片的形式影印出版了《颜鲁公祭侄文稿》的墨迹,此后又应用珂罗版影印出版。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也有类似的影印本刊出。原本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