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

译文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注释

霜华,此指严霜。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静安曾奔父丧南归故里。这期间所写的诗词充满着悲凉的情调。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残月出门,西风瘦马,词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忧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虚幻了。

参考资料:

1、佛雏.王国维诗学著述系年: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

  词的第一句作者上来就点明了时间,大雪飘零,万物冰冻,首先在时间上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瘦马,残月,都是一组凄凉的意象,作者在这里用他们渲染气氛。阳关自古就是人们分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离别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来说分别的时候,车轮呜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对分别的伤痛。

  下句作者重点以情驭景,他开始感叹时间还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以前与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想到这里,作者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只能感慨的说一句:离别。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猜你喜欢

人世仙家本自殊,何须相见向中途。
惊鸿瞥过游龙去,漫恼陈王一事无。

()

乱山嵬嵬雪扑天,云愁树寒寒无烟。大河欲冻不可越,路遥翅短无由前。

去年遇敌桑弧鸣,贼来不近曹阳城。交亲欲致范孟博,干戈怅阻孙子荆。

君今汲黯已卧守,河东季布必不久。斯饥正跻南山幽,维霰难蒙日在蔀。

东北苍生今凛冽,幸逢尧舜忍决绝。但须努力爱黎元,莫使弦歌负稷契。

()

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书回秋欲尽,酒醒夜初长。

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

积雪峨嵋路,三年渺去鸿。岷江惟有浪,巫峡祗闻风。

惊绝西僧语,愁深太史筒。子瞻定不死,吾已料天公。

()

共倒金尊菡萏旁,仙葩两两出群芳。艳羞晋隗香联佩,袅夺吴姬色并妆。

花巧娱人真有待,灵根流庆故应长。看渠衮衮将来徵,不独槐阴数二郎。

()

雷奔电激夜溟溟,虎啸能吟魄鬼惊。用即不勤功即进,圣胎涵养道芽生。

()

紫薇异众木,名与星垣同。应是天上花,偶然落尘中。

艳色丽朝日,繁香散清风。㛹娟虽自喜,幽寂逝将终。

主人谪仙籍,浩歌沧浪翁。卜居抗静节,搴秀怜芳丛。

猗狔庭中华,固为悦已容。如何又将去,含意默忡忡。

青苔侵履綦,摇落知岁穷。独赖君子德,庶几甘棠封。

()

谁罅五色石,下注昆崙丘。泓然万顷玻璃秋,坼为两派江河流。

再画中原膏九州,蒸云噏日元气浮。初分一线莲花边,要种白璧浇蓝田。

但看错落琼珠圆,往往上接沧浪天。君不见康王谷头吐勺水,敢道人间第一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