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

译文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注释

霜华,此指严霜。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静安曾奔父丧南归故里。这期间所写的诗词充满着悲凉的情调。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残月出门,西风瘦马,词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忧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虚幻了。

  词的第一句作者上来就点明了时间,大雪飘零,万物冰冻,首先在时间上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瘦马,残月,都是一组凄凉的意象,作者在这里用他们渲染气氛。阳关自古就是人们分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离别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来说分别的时候,车轮呜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对分别的伤痛。

  下句作者重点以情驭景,他开始感叹时间还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以前与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想到这里,作者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只能感慨的说一句:离别。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猜你喜欢

天边倚萧寺,小阁翠微中。

烟霭三峰秀,松杉一径通。

潮音从耳悟,尘虑转头空。

堪笑林间弋,犹思落塞鸿。

()

柳林羃羃暮烟斜。秋水浅平沙。楼外碧天无际,紫山断处横霞。

星稀渐觉,东檐隐月,凉到窗纱。多少伤怀往事,隔溪灯火人家。

()

发随秋叶落,心共晓云舒。

稍改新题句,浑忘旧读书。

林争移树鸟,池响食萍鱼。

无限悠然意,凉天独步余。

()

琳宫接丛霄,渌水连翠微。

幽花露林薄,好鸟娱清辉。

道人勤洒扫,令尹每忘归。

孝慈民父母,虎去蝗退飞。

来思僚友同,歌舞醉红衣。

定知与民乐,吏瘦吾民肥。

()

纷纷游客豫章回,俱道华林就学来。

门第昔年旌阙耸,主人长日讲筵开。

化行乡党浑无颂,教得儿孙尽有才。

好是诸生游息处,四时花木绕书台。

()

鸡鸣双阙曙,山翠渐霏微。

日映金宫上,云依玉殿飞。

万方秋贡入,千骑早朝归。

自笑何为者,缁尘满素衣。

()

游宦初心改,殷忧素发稀。

稍閒甘昼寝,已暖怯春衣。

遮眼惟黄卷,关心在翠微。

去留俱有恨,不见二雏飞。

()

笑把荷珠愿买邻,飘零予亦托閒身。鱼能寄字收为使,客有如仙许共亲。

四壁画图开石丈,百城行部署波臣。春来又泛桃花水,肯向明时说避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