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说文·犬部》释为 “少犬也”,段注引颜注 《急就篇》曰: “狡犬,匈奴中大犬也。”可知 “狡”是一种狗类的动物。
“猾”,《正字通》释为 “海兽名猾”。《山海经》说: “尧光之山有兽焉,状如人……穴居而冬蛰 ( 伏) ,名曰猾。”
上述材料可见 “狡”与 “猾”是两种传说中的动物、野兽,他们二者往往连在一起说成 “狡猾”,表示一种奸诈之义。“奸诈”义为什么说成 “狡猾”呢?
原来,“狡”、“猾”都非常 “机灵”,尤其是 “猾”,他 “无骨,入虎口,虎不能噬 ( shì,咬) ,处虎腹中,自由齧 ( niè,咬) 之”( 《正字通》) ,待虎死后,他再从虎口慢慢爬出来。 “猾”碰到老虎是不跑的,因其 “无骨”,便缩成一个肉团,等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准 备吃他时,他则趁机一窜钻进虎口,而后滑到虎腹之中咬破虎肠、虎胃、虎肝、虎肾,虎当然就这样被咬死了。
由于 “狡”、“猾”这种诈、伪的特性,人们便将他们连在一起说成 “狡猾”,以表示奸诈之义。语言学中, “狡”与 “猾”义同。《史记·叔孙通传》注: “狡,猾也。”猾,后世写作 “滑”,“狡猾”今也作 “狡滑”。